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石仲泉,刘家荣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 9 (3): 1-9.  
摘要95)   HTML7)    PDF (1220KB)(277)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经验1
黄延敏,李晨阳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 9 (2): 65-74.  
摘要79)   HTML2)    PDF (1251KB)(245)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前提是要掌握其中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关键是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核心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前提是要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关键是系统挖掘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源头活水,核心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就是要坚持胸怀天下,以世界眼光观察时代;坚持博采众长,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坚持问题导向,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情感嵌入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的逻辑、路径与限度1
李戈,翟浩博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 9 (3): 88-96.  
摘要76)   HTML1)    PDF (1192KB)(258)   

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推进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情感治理在中国具有深厚的治理传统和广泛的现实需求,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要在认识社会治理中情感的作用机制基础上,从价值、主体、结构三方面推动情感有机嵌入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同时把握情感的特点,明确情感作用的边界,促进情感与其他治理要素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理性自由困境及其审视:康德、黑格尔与青年马克思
殷紫丹蓝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 9 (3): 135-144.  
摘要76)   HTML1)    PDF (1210KB)(192)   

自启蒙以来,以理性为基础的自由观念主导了自由理论的发展,但从理性的一般概念来看,却存在自由之应然与实然的对立。康德以重建形而上学的方式揭示了这一问题,并通过为人类理性划界将自由的主体性推向极致。黑格尔警惕于理性的“傲慢”和破坏力量,借助“自由的辩证法”将现代自由与古代伦理相结合,引入了自由的实体性规定。但两者都未能解决自由的现实化问题。青年马克思吸收和转化了理性概念的主体性维度和黑格尔的思辨逻辑,从哲学批判、政治批判到政治经济学批判,在分析抽象理性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矛盾的基础上阐明自由是创造人的本质的实践活动,从而走出了理性自由的普遍主义困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新时代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生成逻辑与实践价值1
张志建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 9 (2): 82-89.  
摘要73)   HTML0)    PDF (1202KB)(26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国精神的力量和价值,在多个场合围绕中国精神的基本内涵、生成基础、重大意义等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从理论逻辑、生成逻辑和实践逻辑等方面深刻回答了中国精神“是什么”“从何而来”“有何价值意义”等重要问题,形成了内涵丰富、逻辑严谨、联系充分的思想体系,是新时代理解把握、培育弘扬中国精神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1
韩喜平,安睿颖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 9 (3): 38-44.  
摘要65)   HTML1)    PDF (1192KB)(412)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复兴锲而不舍的追逐目标,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以及新时代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人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以满足不同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指向,创造性地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现代化实践相结合,完成了从被动卷入到主体性的自觉唤醒,通过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实现了从器物层面的现代化到人与物协调发展的整体现代化的突破,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科学的理论指导为实践的开展提供了思想来源与智力支持,同时实践的检验也深化了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新时代深化中共党史研究的三点思考1
夏清,魏韶良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 9 (3): 119-126.  
摘要63)   HTML0)    PDF (1186KB)(194)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中共党史研究提供了重要指导。新时代深化中共党史研究,应以强烈的历史自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系统地搜集和整理材料;继承发扬“古今中外法”,运用大历史观在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上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的辉煌成就与经验教训。更重要的是,必须认识到中共党史研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正确评价党的历史,发挥中共党史研究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重要功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两个结合”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逻辑
陈志刚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 9 (4): 9-18.  
摘要62)   HTML1)    PDF (1340KB)(13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两个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坚持、运用和发展,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经验的总结,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升华。“两个结合”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深刻蕴含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出的内在逻辑。“六个必须坚持”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主要内容,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之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毛泽东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与奠基性贡献1
李安增,刘鲁政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 9 (3): 78-87.  
摘要61)   HTML1)    PDF (1199KB)(193)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实现中国现代化而奋斗的历史。毛泽东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奠基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艰辛探索,通过领导中国人民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式现代化创设了政治条件;通过擘画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前瞻性设想“两步走”战略步骤,为中国式现代化实现规划了时间表和路线图;通过明确中国式现代化应坚持和遵循的基本原则,保证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通过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与路径进行创造性探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网络空间治理的意义、问题与路径1
董扬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 9 (3): 97-107.  
摘要61)   HTML2)    PDF (1211KB)(245)   

网络空间是全球治理的新领域,一个安全稳定繁荣的网络空间事关人类共同福祉。面对网络空间治理制度、治理主权、意识形态安全防范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人类共同体利益的高度,创造性地提出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网络空间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为更好地治理网络空间,须进一步构建发展共同体、安全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让网络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分析1
朱成全,杨彤彤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 9 (3): 45-52.  
摘要61)   HTML1)    PDF (1169KB)(182)   

共同富裕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与奋斗目标。这说明对共同富裕进行中国式现代化分析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可能性。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治理体系条件下,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表现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富裕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及其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实现的,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学理性就在于正确解决了政党和政府、政府和市场的辩证统一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从协商到全过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拓展与升华1
黄天弘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 9 (3): 61-69.  
摘要60)   HTML2)    PDF (1200KB)(244)   

习近平关于“协商民主深深嵌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过程”的重要论断,强调了协商民主贯穿履行职能的全过程。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创制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实践中的协商民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独特的民主形式与优势,是人民民主实现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重要内容。协商民主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各环节、各链条、各层阶完整有序的实践形态,表明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协商民主内生的逻辑关联性,形成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形态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伟大贡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中国式现代化1
程华,张静远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 9 (3): 53-60.  
摘要60)   HTML0)    PDF (1168KB)(132)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基于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基本国情走出来的现代化新路。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逻辑,剖析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辩证性与文明图景,以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性、复杂性与时代性带来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党史学习的明理蕴涵1
朱国栋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 9 (3): 108-118.  
摘要59)   HTML0)    PDF (1244KB)(233)   

党史是中国共产党人党性修养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要深入把握其中蕴含的历史道理,由此我们才能更坚实地锤炼党性,在把握历史的基础上实现更好的再出发。中国共产党能、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是百年党史凸显的深刻道理,它是一个内容丰富的道理集合,内含着不同层面的更多的具体道理,如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之理、不负使命的自信之理、独立自主的自立之理、律己为民的自律之理、砥砺奋进的奋斗之理等。学习、研究党史,深入挖掘、阐述这些具体的道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中国共产党能、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深刻道理,汲取历史智慧、提高思想认识、把握历史规律,切实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解读现代性的三个维度
胡盼盼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 9 (3): 145-152.  
摘要58)   HTML0)    PDF (1179KB)(216)   

现代性是近年来学界研究的重要问题,然而学界对现代性的内涵却没有形成统一观点。解读现代性需要从现代性的历史发展脉络、现代性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以及现代性危机三个维度着手。其中历史发展脉络体现了现代性的理性取代传统的权威并成为最高价值标准;对个人和社会层面的影响体现了现代性虽然促进了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但也使人与社会之间呈现不协调性;现代性危机则体现了现代性非理性的一面。只有深入理解现代性的三个维度,才能更好地把握现代性概念的内涵,从而更好地解决现代性危机并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海外学界2022年中共党史研究进展*
秦斐斐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 9 (4): 180-188.  
摘要58)   HTML3)    PDF (1310KB)(68)   

2022年,海外学界的中共党史研究成果丰硕、主题鲜明。第一,海外学界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高度赞扬中国共产党在推动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以人民为中心、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第二,海外学界运用新史料、新方法深化毛泽东研究,关注毛泽东思想的内涵和形成过程,探究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长远影响。第三,海外学界对中国外交史的研究侧重于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双边外交关系等。此外,海外学界对区域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史等主题亦有关注。2022年,海外学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传统议题的研究进一步深入,目的在于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研究评析
刘家荣,宋志浩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 9 (2): 118-124.  
摘要57)   HTML1)    PDF (1187KB)(3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持续推进理论创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在此背景下,国内学者围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展开了诸多分析探讨,认为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是一个承前启后、不断发展的过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抓住了“两个结合”的着力点和发力点,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诸多原创性贡献,是党在新时代推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这一思想体系符合理论创新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未来研究可继续聚焦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的整体性分析、系统性总结、学术性凝练和原创性贡献,推动该领域研究取得新进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改革开放以来党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经验1
林晨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 9 (2): 125-134.  
摘要57)   HTML0)    PDF (1254KB)(118)   

毛泽东是深刻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历史伟人,毛泽东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出发,完整把握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核心要义,高度肯定毛泽东的历史功绩、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弘扬毛泽东精神,成功捍卫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历史地位。在这一过程中,党科学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总结形成了关于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评价问题的基本立场与原则方法,集中体现了党在评价历史人物方面的宝贵经验,必须在今后的评价工作中继续坚持和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新时代伟大成就是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1
洪晓楠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 9 (3): 10-13.  
摘要56)   HTML0)    PDF (1157KB)(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张路园,张士海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 9 (3): 14-18.  
摘要56)   HTML0)    PDF (1054KB)(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多层级集群结对共建: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整体提升的广西实践
韦冬雪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 9 (3): 33-37.  
摘要56)   HTML0)    PDF (1416KB)(0)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论马克思社会概念的演进逻辑1
冷蓉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 9 (2): 38-46.  
摘要56)   HTML0)    PDF (1204KB)(226)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社会概念无疑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据着重要的理论地位。社会概念不仅体现了马克思哲学致思方向从抽象天国向世俗生活的本体论转换,更反映了他对困扰时代普遍的现代性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为破解这一时代难题,马克思一步步深入到社会现实的内部,揭示了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秘密,为现代人走出时代困境、实现人的真正解放指明了方向。在逐渐深入社会现实的过程中,马克思的社会概念经历了从萌芽、确立和成熟三个不同阶段,彰显了马克思对社会本质愈发深刻的理解和对人类未来解放之路愈加清晰的思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内涵、视角和微观透视
张雷声,冯梦麒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 9 (4): 1-8.  
摘要55)   HTML5)    PDF (1318KB)(157)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建设中外来语的概念理解与翻译问题
魏小萍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 9 (2): 29-37.  
摘要54)   HTML0)    PDF (1254KB)(228)   

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理论以第三方语言为中介被翻译引介到中国。其中的基本语词、概念也经历不断探索和修改逐渐完善,但由于社会科学,尤其是哲学语词、概念自身的复杂特点,部分重要的语词、概念仍存在进一步推敲的空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新历史考证版(MEGA2)的陆续出版,为进一步梳理、明确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重要的语词、概念的中文表达提供了可能和机遇,有助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基石更加稳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叙事逻辑
麻省理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 9 (3): 127-134.  
摘要53)   HTML0)    PDF (1212KB)(255)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民的最伟大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即将之视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关于中国近现代史这一主叙事,可从历史、理论、实践三重逻辑展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扭转了中国近代以来国家权势下移趋势,重塑社会重心,是民族复兴的历史起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成为民族复兴的科学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民族复兴的实践路径。因此,讲好百年党史才能更好讲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指导思想、实践路径与美好前景,完整呈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叙事逻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融入思政课的思考
杨凤城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 9 (2): 19-22.  
摘要52)   HTML0)    PDF (1036KB)(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基本方法1
王刚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 9 (3): 18-21.  
摘要52)   HTML0)    PDF (1032KB)(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高校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思考1
姚宏志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 9 (3): 29-33.  
摘要52)   HTML0)    PDF (1043KB)(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打造富有亲和力的“移动”思政课堂
龙兵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 9 (3): 13-14.  
摘要52)   HTML0)    PDF (1020KB)(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新时代新征程上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主体能动性
汪勇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 9 (3): 25-29.  
摘要50)   HTML0)    PDF (1041KB)(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