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6, 2(1): 58-62
doi: 101349A-2016-1-008
深化市场经济规律研究,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顾钰民
 
【摘要】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遵循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要求发挥好政府的作用,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遵循的特殊规律。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更好地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遵循一般规律的同时不能忽视特殊规律,并从观念上、理论上澄清对市场决定性作用、政府调控和资本运动规律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以依法治国的法治精神为原则,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赋予市场作用和资本运动新的内涵。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资本运动 ; 研究重心

【Abstract】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这是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反映了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目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遵循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不是空话,而是有实际内容的,要求在资本运动、财富和利润生产中充分体现这一规律。

一、现代市场经济的规律和三大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和创新,是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制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经济运行形式。世界上没有抽象的市场经济,只有具体的市场经济。现实中的市场经济都是与一定的社会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两种基本形式。虽然与不同社会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都有其特殊的运动规律,但同为市场经济这一经济形式,必然具有共同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或一般规律。商品经济的发展已有漫长的历史,市场经济在本质上属于商品经济的范畴。市场经济一定是商品经济,但把商品经济简单地等同于市场经济就不准确了。二者的区别在于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一样。在简单商品经济发展阶段,市场对生产者的作用还不是决定性的,市场只是交换的场所,生产者只是把满足自己需要以后的剩余产品用于交换,还不是专为市场而生产。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生产者不再为满足自己需要而进行生产,为市场生产成为生产者的主要目的,这时,商品经济就进入了发达阶段,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市场经济的标志是市场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市场决定着生产者的命运。由此,作为商品经济一般规律的价值规律,就演变为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律。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突出的是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与价值规律的要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具体由竞争规律、供求规律和价格运动规律三者相互作用构成市场机制支配和制约的经济运行模式。同时,我们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发挥好政府的作用,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市场经济的盲目性、滞后性和自发性等特点,存在“市场失灵”,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更进一步,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以人民为中心,需要政府对市场经济带来的贫富差距过大等问题进行调节,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是我国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两个重要原则,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者是有机统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既不能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取代甚至否定政府作用,也不能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取代甚至否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理解市场经济实际上就是理解这些经济规律的作用机制,把握这些规律也就把握了市场经济的运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现代市场经济,具有三方面的特征:一是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竞争的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决定性作用;二是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前提是在法治的规范下,没有这一规范,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就会变成没有约束的权力和利益的决定性作用;三是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经济主体的行为必须受到社会道德的制约,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必须受到谴责和付出相应的代价。法治和道德是对市场决定性作用进行外在强制规范和内在行为制约的两个基本条件。这三方面的特征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的全面把握。把上述三方面的特征作为现代市场经济建设的基本目标,一定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基本要求:一是高效率地生产满足各种需要的使用价值,高效率生产;创造更多的价值,实现更多的利润。二是更好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法治规范。

竞争的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律决定了市场经济运行的高效率,具体体现为企业这一市场经济运行微观主体的高效率。企业的高效率表现为资本本质在运动中得到充分的实现。资本的本质是能够实现价值增值和带来利润,因此,市场经济的高效率最终会体现为资本运动的高效率,体现为能够充分实现资本的本质。无论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要求资本在运行中实现高效率,否则就不能体现资本自身的性质,也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要遵循一般规律,就要使资本能够高效率运行,生产更多的财富和利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经济条件下,资本不再局限于资本主义私有资本,社会主义公有资本也属于资本的范畴,也具有资本的一般特征,只是资本归属性质不同,即资本归谁所有以及带来的利润归谁占有不同。作为资本的一般特征,能够带来利润和实现价值增值这一点,无论对私有资本还是对公有资本来说都是一样的。

资本的运动必然与利润联系在一起,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利润和剩余价值实质上是一个东西,区别在于看待它们的来源的视角不同。剩余价值是从资本和雇佣劳动的角度来分析其来源,揭示的是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关系和剥削程度。利润是从资本运动的角度来分析其产生的条件,揭示的是资本的增值关系和运动效率。剩余价值概念适用于分析资本和劳动的关系,以及资本主义的特殊生产关系。利润概念适用于分析资本自身运动的过程,以及资本运动的一般规律。实现价值增值作为资本运动的特征,说明资本在运动中必须在自身价值的基础上带来利润(剩余价值),如果没有利润,资本只是在原有价值基础上重复运动,这对资本来说是非生产的,也就失去了资本运动的意义。深化对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认识和研究,不能只是泛泛而谈,停留于抽象,必须深入资本运动和市场经济运行的实际过程,才能体现研究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总是从事物具有的二重性来展开理论分析,一方面以一定经济条件为前提,从与社会经济制度相联系的经济运动来分析其具有的特殊运行规律的特征;另一方面以具有共性的经济条件为前提,从经济运行具有的一般规律来分析其运行的一般特征。这样的分析特点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各个理论部分。资本理论和剩余价值学说充分反映了这种二重性。资本理论和剩余价值学说,从一般规律来说,资本能够产生增值,带来利润或剩余价值,这是对资本一般性质的分析,不论在什么经济条件下,资本的运动都具有这样的性质。但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实质不是说明为什么资本能够产生增值、带来利润或剩余价值,而是说明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利润或剩余价值为什么被资本占有。剩余价值或利润生产是资本生产的一般规律,而被私人资本占有,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关键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所以,要改变利润或剩余价值被私人资本无偿占有的状况,就必须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如果抽掉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一制度特征,那么,要研究的是财富生产和资本运动的一般理论。

马克思指出,在资本运动不断带来利润、实现价值增值的同时,资本主义的财富也在快速增长,生产力也在快速发展,这是和资本高效率运动联系在一起的。今天我们研究资本运动,同样需要高度重视和把握这个一般原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应该能够生产更多的财富和利润,资本运动才有意义,对整个社会发展才有意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条件下,存在着各种性质的资本,无论是哪一种性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除了生产和实现自身的价值以外,都要在法律规范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生产和实现更多的财富和利润。同时我们要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利用政府的调控政策,消除资本带来的贫富差距拉大等弊端,调节收入分配,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市场经济这个工具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

二、从市场经济规律出发研究资本运动

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和研究,关键不只在于理论上的抽象认识,而要在经济发展的实践中落实对资本运动和利润生产制度、体制以及现实经济现象的判断和反思。利润作为资本运动的产物和社会生产的价值增加,实物形式是社会财富。资本运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主体内容,也是最能够体现市场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资本运动又始终与财富和利润生产联系在一起。衡量资本运动的效率,离不开利润指标。从世界范围来看,利润就是各国经济发展具有可比性的指标,它是反映各国经济发展效率的指标。世界上通行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标,其实际内容反映的就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增加值。

我国经济发展衡量指标从注重数量指标向质量和效益指标演变的过程,就是逐渐把利润作为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核心指标。在经济发展中必须以生产和实现更多的利润为目标,这一观念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和努力的目标,同时要避免以利润为唯一目的的做法,认识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同、市场经济和市场社会的不同。

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以生产与实现更多的财富和利润为基础的。我们说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硬道理和第一要务,是因为财富和利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就是要为这个硬道理和第一要务创造制度、体制、机制条件。强调经济发展以提高效益为核心,实质是以生产和实现更多的价值和利润为核心,这是任何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共同特征。谁占有和支配这部分财富和利润,是由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条件下,生产和实现更多的财富和利润,需要遵循两方面的规律:一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二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所体现的经济关系发展的规律。前者强调的是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后者强调的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规范下财富和利润占有与支配规律的作用,也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结合。

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规律的认识有一个过程,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清晰地显示了这一演进的轨迹。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这一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框架”,90年代初提出“市场在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理论和实践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的实质性推进,实际上也是更加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的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在内容上的重要体现就是要深化对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认识,在体制、机制上加大改革力度,为这一规律的实现创造条件。具体来说要使企业资本高效率运行,生产和实现更多的财富和利润,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稳固的物质基础,这也是全面深化改革要达到的目标。

资本的本质是能够带来利润(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值,这是资本的一般性质,也是资本运动的内在逻辑,只要是资本,都具有这一性质,都会遵循这一逻辑。在今天,资本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存在物,成为现代社会的客观存在。随着对现代社会资本理解的扩展,资本不再局限于资本主义私有资本,社会主义公有资本也被纳入资本的范畴。作为资本的一般性质,能够实现价值增值,或作为资本运动的一般逻辑,无论是对私有资本还是对公有资本来说都是一致的,认识到这一点,需要在把握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深化对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和资本运动逻辑的认识。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法治,依法治国是要把是否依法作为衡量和判断事物的客观标准。在依法的前提下,遵循资本逻辑运行的行为,应该受到保护和鼓励,这才是依法治国法治精神的体现。必须把依法发展上升为全社会的共识,并在依法治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得到体现。

今天,我们研究的资本包括各种性质的资本,无论是哪一种性质的资本,都要在法律的规范下,实现更多的利润。我们今天面对的资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现实中各种性质的资本,更多地具有资本一般的意义,它们都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资本和利润是社会财富的象征,我们要跳出传统观念只是从资本与劳动的对立角度来对资本和利润持否定态度的藩篱,应该赋予资本和利润新的时代内涵。

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按照市场经济一般规律运行,不能理解为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就能够解决一切问题。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只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现代市场经济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只有把这两层内涵都概括了才是全面的。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解决的就是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政府发挥作用加以解决,从宏观上解决市场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是否定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而是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为基础,对市场决定性作用的补充和完善。不能把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对立起来,也不能将二者视为此消彼长的关系,而应该把二者看作实现同一目标过程中的共同作用。按照这样的理念来分析判断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三、实现对资本运行和利润生产研究重心的转变

经济学理论研究总是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任务服务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鲜明特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服务为己任,从建设和改革的需要出发,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更好地服务于实践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其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在观念、研究内容和重点等方面要切实从实际出发,敢于创新,为改革的全面深化提供理论支撑。为此,我们的理论研究重心也应该发生改变,具体需要实现以下转变。

一是实现理论研究观念的转变。观念转变的内容是从抽象的理论研究转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为第一要务,把尽可能多地增加社会财富和利润生产作为研究重心,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允许和鼓励多种性质资本关系的存在和发展,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使多种资本在法律规范下尽可能多地增加财富和利润。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在当今社会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已经具有了新的内涵。我们必须全面、科学地认识这一现象,毫不动摇地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生产更多的财富和利润出发,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研究观念的转变,能够改变研究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出发点,更好地从今天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科学说明和分析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与时俱进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资本运动理论。

二是实现理论研究内容的转变。内容转变的重点是既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特殊规律的研究,同时注重一般规律的研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动的特殊规律揭示的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性质,这一规律支配着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一切方面,认识和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性质和特征必须研究这一特殊规律,才能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制度根源。今天我们认识和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动的性质和特征,既要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规律,同时也要更好地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根本是要更有效地生产和实现更多的财富和利润。一般规律是走市场经济发展道路所必须遵循的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例外。生产和实现尽可能多的财富和利润需要注重一般规律研究,但要克服重视一般规律而片面否定或忽视特殊规律的倾向,既不能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取代甚至否定政府作用,也不能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取代甚至否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实现好二者的结合。

三是实现理论研究落脚点的转变。这一转变要从财富和利润生产的阶级对立关系向阶级包容关系转变。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与马克思分析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情况有根本的不同。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虽然在利用资本进行生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劳资矛盾,但目前这一矛盾并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主要矛盾。今天我们的目标是团结一切积极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鼓励和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使各种经济成分都能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特征是混合经济,与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相对应,也一定存在多种阶层,这是客观国情。从这一实际出发,必须从包容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我们理论研究的重点不是强化阶级和阶层的对立,而是在认清基本经济关系的前提下,将研究的落脚点落在实现各种经济成分的包容性发展上,通过发展混合经济的各种形式,构建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使劳动和资本等各种生产要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积极性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对市场经济存在的固有缺陷,以及资本逻辑本身产生的消极作用,通过全面依法治国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双管齐下来加以规范和克服。

参考文献

资源
PDF下载数    
RichHTML 浏览数    
摘要点击数    

分享
导出

相关文章:
关键词(key words)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资本运动
研究重心


作者
顾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