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7, 3(1): 129-136
doi: 101349A-2017-1-015
以教导学 化教为学*———清华大学“概论”课程“导客为主”教学模式探索
冯务中
 
【摘要】  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着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不足”等问题,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课程组多年以来积极探索“导客为主”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教学实效性。“导客为主”教学模式的宗旨是以教导学、化教为学;基本理念是教师实现“四个转变”,即自觉地由“讲授者”向“引导者”转变,引导教学活动的中心由“教师如何教”向“学生如何学”转变,引导学生由“教学对象”向“教学主体”转变,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性学习”向“主动性学习”转变;实施方法是从“听、说、读、写、行”五个方面设置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动耳”“动口”“动目”“动手”“动足”,其关键是进行考核方式改革。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 “导客为主” ; “主动性学习” ; “化目为手” ; 实效性

【Abstract】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性问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不足。这个问题主要表现为三种不良倾向:一是“重听轻说”。很多学生比较喜欢听讲,但是往往不爱发言、不爱讨论、不爱表达,学习的参与性和深入度有限。二是“重读轻写”。很多学生比较喜欢读书,但是往往不愿、不敢、不善撰写读书报告和学术论文,不能有效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因而难有实质性的提高。三是“重知轻行”。很多学生比较重视知识的学习和吸收,但是不太重视社会调研和社会实践,因而难以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针对这些问题,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组(以下简称“课程组”)多年以来积极探索“导客为主”教学模式,以教导学,化教为学,千方百计提升学生学习思政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教学实效性。

一、“四个转变”: “导客为主”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

所谓“导客为主”,就是教师通过设置多重教学环节和推进考核方式改革,逐步引导学生由教学对象(“客”)转变为教学主体(“主”),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导客为主”教学模式的宗旨是“以教导学、化教为学”,即通过教师的“教”来引导学生的“学”,进而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从而使学生能有实质性的收获。“导客为主”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可以概括为如下“四个转变”。

1.教师自觉地由“讲授者”向“引导者”转变

在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着两个常见的误区。一是部分教师往往将“教学”等同于“讲课”。实际上,讲课仅仅是教学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一个要素,而非教学的全部。教学要有实效性,还必须重视其他重要环节。二是有些学生往往将“学习”等同于“听课”。实际上,听课仅仅是学习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一个要素,而非学习的全部。学习要有收获度,还必须重视其他重要环节。为了走出以上两个误区,教师要自觉实现由“讲授者”到“引导者”的角色转化。所谓“讲授者”,就是以课堂讲授为主要职责的教师角色;所谓“引导者”,就是以多重引导方式为主要职责的教师角色。相对于“讲授者”,“引导者”才是教师的本真角色。在中国,甲骨文中的“教”字,像有人在旁执鞭演卜、训导小孩学习的形象;甲骨文中的“育”字,像妇女育子之形。在西方,“教育”一词,英文为education,法文为éducation,德文为Erziehung,它们均由拉丁语eduiêre演变而来。而拉丁语中的eduiêre,又是从动词educêre演变来的。该词词首的“e”在拉丁语中有“出”的意思,而其中的ducêre有“引”的意思。由此不难看出,“教育”一词本身就含有“引出”之义。[1]好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助产术”,而不应是一种“代产术”;教师应该引导和帮助学生生产知识和思想,而不应代替或包办学生生产知识和思想。遵循“引导者”的角色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即直接讲好课程内容;而且要“授之以渔”,即在讲好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推荐资料、介绍方法、启迪思路,引导学生自己深入探索。思政课教师不仅要以自己精彩的讲授使学生起“临渊羡鱼”之心,从而对一些重大问题产生兴趣;而且要引导学生行“退而结网”之实,从而主动地去研究一些重大问题。思政课教师自觉实现从“讲授者”到“引导者”的角色转变,可以从根本上增强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实效性。

2.教师引导教学活动的中心由“教师如何教”向“学生如何学”转变

“教师如何教”与“学生如何学”是两个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的问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不仅取决于“教师如何教”,而且取决于“学生如何学”。这正如有的论者所指出的:“教育者的‘教’要受到教育对象‘学’的状况的制约。同样,教育对象的‘学’也要受到教育者‘教’的状况的影响。当两者处于良性互动时,就会呈现‘教学相长’的态势,反之则会出现‘教学俱伤’的情况。为了形成教育者‘教’与教育对象‘学’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必须克服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相互无视即看不到对方作用的现象。”[2]而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人们往往将“教师如何教”作为教学的中心;相应地,在以往的教学研究中,人们也往往将“教师如何教”作为研究的中心。但实际上,教学活动和教学研究的中心都应该放在“学生如何学”这个方面。因为,“教”本身不是目的,“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好”是为“学好”服务的,教师的教学效果也要由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衡量和检验。“导客为主”教学模式将教学的关注重点从“教”转移到“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师如何教”与“学生如何学”这两个基本问题统合起来探索教学的奥秘,从而有助于从根本上把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规律。

3.教师引导学生由“教学对象”向“教学主体”转变

有观点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教学是一种主客体关系;另有观点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内容是客体,教学是一种主体互动关系。笔者认为,不能先入为主地断定学生不是教学主体,也不能先入为主地断定学生就是教学主体。学生能否从“应然意义上的主体”成为“实然意义上的主体”,既取决于学生自身反思意识和相关努力的有无和程度大小,也取决于教师的引导是否得当。如果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就有可能从教学对象转变为教学主体;而如果教师引导不得法,则学生依然会处于教学对象的地位。可见,从教学对象(“客”)到教学主体(“主”)的转化并不是自然而然实现的,而是需要教师的多方引导。我们之所以将这种教学模式命名为“导客为主”,原因即在于此。在“导客为主”教学模式的视野之中,教学的实质不是教师以教学内容为手段对付学生,而是教师与学生携起手来共同应对教学内容。

4.教师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性学习”向“主动性学习”转变

众所周知,“听、说、读、写、行”是五种基本的学习要素和学习方式。但是,它们的性质不尽相同。相对而言,“听”和“读”属于被动性学习,而“说”和“写”属于主动性学习;包括“听、说、读、写”在内的“知”属于被动性学习,而建立在“知”基础上的“行”属于主动性学习。所谓“被动性学习”,就是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匮乏的学习方式;而所谓“主动性学习”,就是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充足的学习方式。“被动性学习”与“主动性学习”是相对而言的,二者的差异如表1所示。

表1
“被动性学习”与“主动性学习”之差异

关于以上两种学习方式,需要说明以下两点。

第一,“被动性学习”与“主动性学习”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学习方式,但它们各有其存在的理由。“主动性学习”并不是对“被动性学习”的简单否定,而是对其的扬弃。“主动性学习”要以“被动性学习”为基础。尽管我们在总体上倡导“主动性学习”,但是也应该看到,“被动性学习”在特定的学习阶段和学习环境下,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不能全盘否定。

第二,总体而言,“主动性学习”的效果要优于“被动性学习”。学习是“内化”与“外化”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循环增进的动态过程。所谓“内化”,就是学生通过学习和吸收,将外在的知识和见闻转化为自己内在的见识和素养,从而实现“本质力量的内在化”。“听、读、知”主要属于“内化”。所谓“外化”,就是学生通过创作和输出,将自己内在的见识和素养表达出来、表现出来,从而实现“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说、写、行”主要属于“外化”。对于学习效果的提升而言,“内化”与“外化”都是不可或缺的。没有“内化”,外在的知识不能转化为学习主体的内在素养;没有“外化”,学习主体的素养不能巩固和深化。“内化”是学习的基础性阶段,而“外化”是学习的升华性阶段。思政课的学习不能只停留于“内化”阶段。只有在“内化”的基础上实现“外化”,从被动性学习走向主动性学习,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实效性才能得到实质性提升。

二、以多重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动起来”: “导客为主”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

实施“导客为主”教学模式,关键是要进行考核方式改革。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平时不努力,期末抱佛脚”和“毕其功于一役”等现象,课程组提出了“淡化期末,强化平时”和“淡化客观题考核,强化主观题考核”等考核原则,将多重教学环节转化为学生的多次作业,分别赋予分值,从而以考核方式改革为抓手实施“导客为主”教学模式。

“导客为主”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而且包括课堂教学以外的诸多环节。课程组设置教学环节的原则是:“听说读写行,一个都不能少。”思政课要有实效性,教师就不能只是要求学生认真听课,而是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动起来”。这里所言的“动”包括“动耳”“动口”“动目”“动手”“动足”,可以统称为“五动”。当然,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以“思”贯穿于“听说读写行”之中,以“动脑”统率“五动”。

1.吸引学生“动耳”听讲

虽然“听讲”不是思政课唯一的学习形式,但是在目前条件下,“听讲”依然是最为基本的学习形式,必须高度重视,不能弱化。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提高学生听讲的积极性和收获度。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只有刻苦研究、学有所长、言之有物,才能吸引学生认真听讲,解决“到课率、抬头率、点头率不高”的问题;学生听讲之后也才会有较好的收获度。近些年来,课程组各位教师积极围绕教学内容进行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编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编》《“概论课”教学内容重点难点问题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本问题研究》等教参和著作,还编撰了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统编教材相配套的《教师用书》《疑难问题解析》《案例分析》等教参,发表了《组织学生“课前调研”,提高教学针对性和时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种讲法》等多篇教学研究论文。这些论著为提升教学的学术性和吸引力提供了重要资源,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听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近几年来,课程组还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混合式教学,在课堂讲授的同时引入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即慕课),通过互联网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综合运用,为学生“随时随地听讲”提供便利。同时,还给学生推荐了多种相关视频,推荐了免费语音平台“喜马拉雅FM”,以此增强学生听讲的积极性。

2.鼓励学生“动口”言说

为了提升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实效性,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认真听讲,而且要引导学生积极言说。这个过程可以称为引导学生“化耳为口”。清华大学的学生大都富有独立见解,但是也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不善表达。针对这种情况,课程组的各位教师设法创造各种机会、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大胆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化耳为口”,锻炼学生的言说能力和思辨能力,从而使学生在“经常动口”中真正有所长进。引导学生“动口”言说的主要做法有四:一是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展示的主题有“时政播报”“社会热点问题的冷思考”等。二是在课堂讲授中经常性地提问,鼓励学生答问和发言。三是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既进行师生互动,也进行生生互动。四是组织学生进行小班讨论。小班讨论一般在课外进行,引导学生围绕某个主题畅所欲言、充分交流。除此之外,教师还通过课间课后交流、Office Hour等途径引导学生大胆言说,提高表达能力。

3.要求学生“动目”阅读

学生要想听得深入、说得清楚,就必须以阅读为基础。不少学生喜欢听课,但是不爱读书,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化耳为目”,认真阅读。课程组各位教师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基本内容,为学生推荐了大量书籍,如《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邓小平文选》《邓小平文集》等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经典著作,如《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49.9—1965.12)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重要文献选编”等中央文献,如《毛泽东传》《毛泽东年谱》《邓小平传》《邓小平年谱》等领袖传记,如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的《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美国著名学者傅高义的《邓小平时代》等学术名著,等等。如此众多的书目,当然不能要求学生每本都要阅读,而是要求学生选择一本精读,其他书籍浏览即可。为了便于学生按图索骥、作出选择,教师在每本书的后面都附上了简短的介绍语。同时,为了督促学生认真读书,教师要求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撰写读书报告、书评或者读后感,作为一次重要作业计入成绩。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经典著作和学术名著,对于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品位和学术含量具有重要意义。

4.引导学生“动手”写作

引导学生动手写作是实施“导客为主”教学模式、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重要环节。学生对于自己所听、所说、所读的内容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忘,但是对于自己辛辛苦苦所写的内容往往会印象深刻。为了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课程组的各位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化耳为手”“化口为手”“化目为手”,使学生在“经常动手”中提高写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以笔者的班级为例,要求学生“动手”写作的历次作业主要有如下几项。

一是课前十问。在开课之前向学生提出十个问题,要求学生以“我手写我心、修辞立其诚”的态度认真回答。这十个问题分别是:对你影响很大的几本书(写出书名和作者,解释几句)、对你影响很大的几个人(包括名人与身边人,写出姓名,解释几句)、你的家庭状况、你的几次成功和挫折经历及其结果、你所做过的好事和坏事、你所遇到的奇怪或有趣的人和事、学习前几门思政课的感想和体会、学习这门课你最想搞清楚的问题、你对开设这门课的建议、你的“政治指南针”测试结果。“课前十问”实际上是教师在学生中所做的“课前调查”。进行这项调查,对于教师而言,可以了解学生、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对于学生而言,可以总结自我、反思自我、提升自我,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动手写作的兴趣和能力。

二是平时作业。教师授课期间,给学生布置若干次课堂或者课下小作业,均计入成绩。历年的小作业主题有“假如我是总书记”“我的中国梦”“二十年后的中国和我”“我眼中的‘文革’”“我眼中的改革”,等等。布置这些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思考这些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动手写作的能力。

三是读书报告。如上节“引导学生‘动目’阅读”所述,此处不赘。

四是课程论文。要求学生结合课程内容,以“他山之石:中国改革的国际比较”为主题,自选比较对象(某个国家,特别是某个当前或者曾经的社会主义国家),自选论述角度(要小而精、专而深),自拟具体题目,撰写一篇3000字以上的论文。布置此项作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拓展国际视野、正视主流文明、关注改革命运,并提升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

五是假期调研报告。如下所述。

5.指导学生“动足”调研

“概论”课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实践性。因此,除了“听、说、读、写”这些“求知”环节,还要让学生“化知为行”、认真践行。从1996年至今的20余年时间里,课程组始终坚持组织学生进行“寒假调研”。具体做法是:在春季学期上课之前,通过学校信息门户、班级网络学堂等途径发布相关通知,要求学生利用寒假就某个具体社会问题或者“我的家族史”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撰写调研报告,开学之后提交上来。此环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重视实践、了解社会、锻炼自我;教师也可以从调研报告中发现学生的关切点和认知特点。为了提高寒假调研的质量,课程组专门编写了《调研指南》,对学生进行系统化指导;同时,各位教师还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寒假调研,课程组引导学生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将求知与践行结合起来,从而力争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以上五大教学环节的历次成绩相加为满分100分,每位学生的实际成绩由历次作业的得分加总而来。如果某项作业未交、某个环节缺失,则此环节的得分为零分。学生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必须认真对待每一个教学环节,认真做好每一次作业,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之下逐步实现从被动性学习到主动性学习的转化,实现从教学对象到教学主体的转化。

三、“导客为主”教学模式的效果和反响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导客为主”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教学实效性,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选课学生对“导客为主”教学模式给予了高度肯定。例如,某学生在学生评教阶段匿名写道:“课程中有很多讨论环节,感觉很有收获。老师课讲得特别精彩!辩论环节更是收获多多,准备了好多材料,对中等收入陷阱和中国的现状都有了更多的了解。感谢老师!”另有学生这样写道:“收获很大的一门课,作业的设置(读书报告、论文)让学生收获很多,推荐的读物很有学术价值、满足对知识的渴望,布置的作业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对本门课的课外知识有较大的掌握,能够学到很多东西。”还有学生这样写道:“老师提议的时政播报和学生论坛是非常好的交流形式,同学们不仅在课堂上接受了老师的教育,还欣赏到我们同龄的同学的思想的火花。在清华能与如此优秀的老师和同学一起思考和探索问题,将是我一辈子的巨大收获。”

在2014年秋季学期清华大学学生评教制度改革之前的三年里,即2012年、2013年和2014年(改革之后的相关数据无从获取,故无法统计),课程组全体教师的学生评教成绩平均分、最高分和最低分都在逐年上升。而且,就同类理论课而言,课程组平均分高于学校平均分,也高于学院平均分。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课程组全体教师学生评教成绩简况

第二,公开出版的学生成果文集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2014年11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信仰·信念·信心:清华学子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成果丛书》。这套丛书是“导客为主”教学模式的重要成果和典型体现。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同志在总序中指出:“这套丛书主要是尝试从‘学’的角度,集中反映清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成果。应该说,从‘教’的角度来看,近些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教学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实效性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学’上,也就是,要把学科优势、科研优势、教材优势、队伍优势等等转化为学生‘学’的实际效果。本套丛书就是以清华大学为例,从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品来看近些年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成效。”[3]《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北京晨报》《北京晚报》《法制晚报》和千龙网等媒体都集中报道了这套丛书。这套丛书共有九本,其中包括“概论”课程组教师主编的四本。在这四本书中,《清华学子的中国梦》实际上是肖贵清教授所带班级课堂作业“我的中国梦”的荟萃结集,《清华学子议国情》实际上是孔祥云教授所带班级历年期末论文的荟萃结集,《清华学生看改革开放》实际上是笔者所带班级期末作业“我眼中的改革开放”的荟萃结集,《清华学子走进社会》实际上是全体学生寒假调研报告的荟萃结集。其中,《清华学子的中国梦》一书还得到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同志的关注。据清华新闻网报道:“清华大学是郭金龙的高校党建工作联系点,他认真观看了清华大学党建工作展示。看到同学们的思想政治课堂作业汇编成《清华学子的中囯梦》正式出版,他非常欣慰,对同学们心系祖国、志存高远的青春情怀表示充分肯定。”[4]

第三,课程组和课程组教师在教学方面获得了一系列奖励和荣誉。2005年,课程组编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被立项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006年,课程组申报的《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相继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和国家精品课。2007年,课程组制作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七章荣获教育部“精彩一课”称号。2008年,课程组制作的课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被评为清华大学优秀教学软件二等奖。2010年,课程组申报的《组织学生“课前调研”,聚焦社会热点,提高教学针对性和时效性》被评为清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年,课程组编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编》被评为清华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课程组教师参与的《探索“因材施教”教学新模式,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吸引力和实效性》被评为清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课程组教师荣获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课程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的学生调研报告《关于“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设施丰富人们精神生活效果”调查》和《内蒙古马铃薯滞销情况与处理方式———基于包头市固阳县的调查》分别荣获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社会实践论文特等奖和一等奖;课程组教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清华大学荣获优秀组织奖。2013年,课程组教师荣获或入选清华大学优秀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者、2013届毕业生心目中的好教师及课程、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计划。2014年,课程组申报的《积极探索“转客为主”教学模式,以多重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性学习”》被评为清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课程组教师被全体学生投票评为清华大学“我最喜爱的教师”。2016年,课程组申报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被授予“清华大学精品课程”称号,课程组教师荣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5年度影响力标兵人物”、第六届全国青少年历史记录大赛优秀指导奖,课程组两位教师分别被评为首届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授、特级教师,课程组教师入选2016年“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

第四,“导客为主”教学模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2009年国庆长假期间,中国教育电视台在关于“新中国教育六十年”的专题节目中专门介绍了清华大学思政课的经验。其中大部分内容是介绍“概论”课程组针对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课堂讨论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做法。2012年6月2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在相关节目中正面报道了课程组教师的教学情况,引起了良好反响。2015年春季学期,按照“导客为主”教学模式的相关要求,笔者开设了全国第一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慕课,受到全国同行和社会大众的广泛好评;2015年和2016年的秋季学期,笔者开设的慕课《毛泽东思想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相继登录哈佛大学和MIT合办的国际知名慕课平台edX,成为中国第一门走向世界的思政类慕课,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受到了新华社(中英文报道)、《光明日报》、澎湃新闻、《环球时报》(英文版)、《北京青年报》、《国际先驱导报》、《参考消息》、香港《南华早报》、《台湾醒报》、《纽约时报》(国际版)等海内外媒体的热烈关注。清华大学校长邱勇院士认为此举“有效提升了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5]。《光明日报》刊文认为:“这是中央紧抓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巩固大学生意识形态主阵地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6]

2015年以来,笔者应邀赴北京工业大学、暨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警政治学院、湖南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等单位和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主办的全国高校MOOC与混合式教学研讨会、学堂在线主办的慕课建设应用与管理及混合式教学研讨会、山东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研讨会、云南省慕课大会、广东省思政课教指委全体会议、上海大学主办的全国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与构想”学术研讨会、2016年湖南省高校“概论”课教学研究会年会、北京理工大学主办的“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与虚拟现实技术在思政课中的应用”学术研讨会、天津师范大学主办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综合体系创新”研讨会、天津工业大学主办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教学改革”研讨会等会议,宣讲题为《“导客为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的报告,阐述和推广“导客为主”教学模式,受到了听众的广泛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当然,“导客为主”教学模式目前依然处于探索阶段,尚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教师和助教的作业批阅量较大,等等。要完善“导客为主”教学模式,就必须坚持基本理念,改进实施方法,解决既有问题。而在这些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系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项目批准号:16JJD710008)、首批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师资助项目、清华大学教学改革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5.
[本文引用:1]
[2]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222.
[本文引用:1]
[3] 冯务中清华学子看改革开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总序2-3.
[本文引用:1]
[4] 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到清华大学调研[EB/OL]. (2014-11-26)[2017-01-14]. .
URL    
[本文引用:1]
[5] 邱勇围绕深化综合改革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能力[J].北京教育(德育),2015(10):5.
[本文引用:1]
[6] 王斯敏张胜中国,汇聚世界马克思主义最强音[N].光明日报,2015-10-09(1).
[本文引用:1]
资源
PDF下载数    
RichHTML 浏览数    
摘要点击数    

分享
导出

相关文章:
关键词(key words)
思想政治理论课
“导客为主”
“主动性学习”
“化目为手”
实效性


作者
冯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