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8, 4(1): 29-34
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学的思考
张瑜,李蕉
 
【摘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教学,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聚焦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进一步明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深化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强调以下三个重点方面,即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  十九大精神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Abstract】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承担着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途径、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新论断聚焦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新使命,把“培育什么样的价值观”同“培养什么样的人”紧密结合在一起,鲜明地指出了我国价值观建设的根本。因此,在本课程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教学上,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聚焦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进一步明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而言,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对教学内容的总体把握上体现出以下主要思路:一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在教学内容中体现党的十九大所作出的重大政治判断,通过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讲清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深远影响,讲清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引导当代大学生在确立成才目标的过程中深刻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中国共产党新的历史使命,充分认识当代青年的时代责任和历史担当,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一代青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力奋斗。二是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主线,讲清楚党的十九大的鲜明主题,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在教学中全面贯彻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容。通过重点把握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论述,系统讲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三是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青年问题的重要论述,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教学内容中体现出党和国家对青年一代的关注、关心和关爱,体现出党和国家对于青年一代坚定理想信念、勇做时代弄潮儿的殷切希望,体现出党和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具体内容,讲清楚全面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引导大学生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到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全面发展的成长成才实践之中。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学的重点内容设计方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即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强调要提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倡导”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层面凝练和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对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养什么样的公民等重大问题的深刻解答。党的十九大进一步阐释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十九大报告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这是在党的十八大作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凝练的基础上,对于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进行了新的发展和完善,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一致的。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于其他层面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做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我国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生动局面。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美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之一,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价值内涵,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诉求。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这一价值追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的重大问题,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契合,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从社会层面明确了每个社会成员应当共同遵守和践行的价值准则。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社会主义的自由,不只是追求物质生活的改善,更重要的是保证人民充分享有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机会,使每个人都能人生出彩、梦想成真。平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它意味着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公民的人格一律平等,机会面前人人平。公正即社会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它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和道义感召力。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我们倡导的法治,立足中国的社会现实和文化传统,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二、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立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支撑。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作出了两步走、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明确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当前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复杂。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振奋人们的精气神、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意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精神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1]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更为根本,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党的十九大把文化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突出强调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了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动力。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五四讲话中指出: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一开始就要扣好。[2]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更用了一段话表达对青年的期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1]

三、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是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底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3]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作为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古国,中国经历了无数艰难困阻,而没有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沉沦。历史的实践一次次证明,每当国家处于危难艰辛的时刻,源自于中华民族肌体深处的文化基因就会爆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把中国人民团结凝聚起来,自强不息、坚毅前行。在漫长的奋斗历程中,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体系得以不断传承、积累、沉淀、升华,成为流淌在民族血液之中的生命基因,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内化于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塑造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历史记忆和身份认同。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1]我们要立足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青年学生内心深处的文化心理认同,唤起青年学生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强烈情感力量,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感召力和引领力。

二是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实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它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这场前无古人、世所罕见的奋斗实践中,我们不但创造出举世瞩目的物质建设成就,而且树立起刻骨铭心的民族自信和独立自主的精神世界。因此,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从中华民族5000多年历史文明的传承中,从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是以当代中国面临的时代问题为指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当代中国现实,坚持问题导向,回应时代呼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回应和解答我国当前新的时代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4]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正是对新的时代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深刻回应,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问题意识和价值诉求是相伴相生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贯穿在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聚社会共识、激发改革潜能、团结人民群众、汇聚社会智慧。以反映社会最大公约数的核心价值观来团结党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国内外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马克思认为:“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5]在这一意义上,我们抓住了时代问题,也同时把握住了时代的机遇。五四运动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在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建设征程中,寻找着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际遇和机缘。当代青年学生学习成长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当代青年所承担的时代重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青年投身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价值诉求。青年学生要立足时代机遇、把握时代问题,把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付诸解决国家现实问题的奋斗实践之中,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和责任担当来引领自己的学习工作、人生选择,以执着的信念和过硬的本领来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词的内涵释义,本文主要参考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吴潜涛教授执笔的《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一文,见《人民日报》2013年5月22日第7版.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本文引用:6]
[2]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2).
[本文引用:1]
[3]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06(1).
[本文引用:1]
[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74.
[本文引用:1]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3.
[本文引用:1]
资源
PDF下载数    
RichHTML 浏览数    
摘要点击数    

分享
导出

相关文章:
关键词(key words)
十九大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作者
张瑜
李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