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9, 5(4): 15-21 doi: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笔谈

新中国70年发展进步的基本经验

贾绘泽

Basic Experience in 70 Years'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ia Huize

编委: 肖贵清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法学博士,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

PDF (1234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贾绘泽. 新中国70年发展进步的基本经验.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J], 2019, 5(4): 15-21 doi:

Jia Huize. Basic Experience in 70 Years'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tudies on Marxist Theory in Higher Education[J], 2019, 5(4): 15-21 doi:

新中国7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大幅增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新中国成立70年之际,认真总结新中国70年发展进步的基本经验,不仅有助于深刻认识新中国70年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规律,而且对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最根本的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20页)新中国70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世所罕见的巨大成就,最根本的是坚定不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新中国70年发展进步的根本政治保证,也是一条根本经验。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03页)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在当今中国,没有大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力量或其他什么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30页)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和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不仅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还在于它具有强大的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从理论、政治、组织、制度和密切联系群众等五个方面概括了党的政治优势,并强调这五大政治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特优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力量,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法宝。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就要坚决反对以任何借口怀疑、否定、歪曲、诋毁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脑子要特别清醒、眼睛要特别明亮、立场要特别坚定,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32-33页)

第二,中国共产党具有总揽全局和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总揽全局和协调各方是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战胜风险挑战、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一是总揽全局和协调各方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突出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把其形象地比喻为“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他还把国家治理体系形象地比喻为“大棋局”,把党中央比喻为“帅”,指出:“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31页)二是总揽全局和协调各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以强大的政治优势引领和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取得了巨大成就。没有党的领导,没有党的总揽全局和协调各方作用的发挥,就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更好发展。三是总揽全局和协调各方的发挥主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国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54页)同时也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让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也通过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党和国家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

第三,必须不断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如果一个政党不能适应实践和时代新要求,就有可能被实践和时代抛弃,苏共丢失政权就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案例。新中国70年中国共产党紧紧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根本性问题,与时俱进地推进党的建设,从而使党始终能够走在时代前列。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围绕执政后的政治路线和中心任务,在健全民主集中制、反对官僚主义、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等方面进行了艰辛探索。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面对新的时代课题提出:“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9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关键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开创新局面。”(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1页)同时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确保党的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格和严明政治纪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升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二、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同时马克思主义又必须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马克思主义,才能为中国发展进步提供坚强的思想引领和保证。这是新中国70年正反两方面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真理,也是新中国70年发展进步的基本经验。

第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决定着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新中国70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3页)。一是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能够代表并且只有它才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原则。毛泽东曾指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毛泽东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09页)邓小平也指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这是毫无疑义的。”(《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14页)虽然中国社会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是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原则不会过时。三是要反对指导思想多元论的错误思潮。指导思想多元论思潮的理论基础是真理多元论,实质是搬用西方思想理论取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对此要坚决予以批判和驳斥。总之,“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3页)。

第二,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密切地联系起来,是我们党一贯的思想原则。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毛泽东就提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重大任务和要求,开始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页)新中国70年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新时代要求相结合,围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思想引领和思想保证。

第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新中国70年的历史表明,什么时候思想解放了,什么时候就能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有机结合。邓小平明确提出:“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1页)一是有问题意识。就是以中国建设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和关键问题为导向,深入思考,探寻答案,在解放思想中破解难题,实现理论创新,解决现实问题。二是重视调查研究。习近平指出:“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全党从上到下重视并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党的工作决策和指导方针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而忽视调查研究或者调查研究不够,往往导致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领导意志脱离群众愿望,从而造成决策失误,使党的事业蒙受损失。”(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学习时报》,2011年11月21日,第1版)三是反对各种错误倾向。新时代、新矛盾、新任务和新使命需要思想再解放,以新的思想解放推进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中国实际有机结合。但是解放思想不是丢弃原则,也不是脱离实际。要反对有人把解放思想与四项基本原则对立起来,企图改变方向、走邪路,反对有人把解放思想看作鼓励闯红灯、打擦边球。

三、坚定不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价值理念,体现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全过程和各个领域。新中国70年中国发展进步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为人民所享。

第一,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标准,满足人民群众利益诉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首要的就是要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标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利益诉求。新中国成立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人民利益诉求实现提供了政治前提,奠定了制度基础。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围绕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利益努力探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届领导集体都坚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的重要标准,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强调“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4页)。正是新中国70年党的历届领导集体对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的坚守,才使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1949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9.7元,2018年达到28228元,年均实际增长6.1%。城镇居民年恩格尔系数从1978年的36.5%下降到2018年的27.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从1978年的40.1%下降到2018年的30.1%。

第二,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人民群众是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新中国70年中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不竭源泉。一是调动各个阶层群体积极性和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要发挥聪明才智,勤奋工作,积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主力军和生力军作用。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克己奉公,廉政勤政,关心人民疾苦,为人民办实事。……一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其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要发扬劳动创造精神和创业精神,回馈社会,造福人民,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41-42页)二是确立起激发各个阶层群体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制度安排。新中国70年我国逐步形成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包括根本领导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根本文化制度、根本社会治理制度,还有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以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重要制度,能够有效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三是把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成果作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制度。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人民群众有很多具体的制度创新,比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股份合作制等,我们只是“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82页),这正是新中国70年发展进步的基本推动力。

第三,坚持社会主义原则,正确处理好几个利益关系。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的贯彻落实需要正确处理好实践中面临的几个利益关系。一是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国家,一方面,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具有根本一致性,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也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另一方面,要统筹兼顾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当三者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同时要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又要引导群众着眼大局、着眼长远,理性合理表达利益诉求。二是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暂时利益、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的关系,也就是“大尺度”“大标准”和“小尺度”“小标准”的关系。所谓“大尺度”“大标准”就是整体利益、长远利益、根本利益,所谓“小尺度”“小标准”就是局部利益、暂时利益、具体利益。要用“大尺度”“大标准”引导、制约和规范“小尺度”“小标准”,从而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比如,“全面深化改革是立足国家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进行部署的,目的是要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产生乘数效应,防止局部利益相互掣肘、相互抵消”(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80页)。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制度保障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任何社会的健康发展进步都有相应的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为新中国70年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自由和平等时指出:“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可能实现;而这样的制度是正义所要求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582页)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保证人民实现真正的自由平等,促进社会发展进步。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除了社会主义制度,没有任何其他制度能够给中国带来发展进步,能够改变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但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不是传统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也有别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制度,它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内在逻辑发展的结果,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一制度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69页),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比如,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能够体现人民民主、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多党合作制,既能够保证国家统一,又能够有效处理各种民族矛盾和纠纷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显著的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又扎根中国大地,体现了中国实践和时代要求,呈现出显著的优势,有力地保障了新中国70年发展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51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这些显著优势概括为十三个方面,包括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集中力量办大事、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和繁荣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走共同富裕道路、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等制度优势。这些优势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基本依据,也对推动人类制度文明进步具有重要价值。当然新中国70年不同历史时期和历史阶段制度优势的彰显和发挥总是与当时面临的实践问题和时代背景紧密相关的,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但是从总体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制度优势发挥就更为明显,成效更为显著。

第三,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完善。新中国7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起到了根本保障作用,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不是已经尽善尽美,还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各个领域制度体制改革提出新的要求,作出新的部署,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512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依法治国进行了系统部署,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根据新时代要求对制度创新和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制定了新的规划。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集中系统地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了设计和安排,并从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等十三个方面提出了制度创新和完善的要求,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基本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37页),邓小平曾经的设想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总之,新中国70年发展进步的基本经验可以从不同层面和角度进行总结和提炼,但是最重要的是坚定不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作用,它们分别从政治保证、思想引领、价值导向和制度保障等不同层面推动中国进步和发展,同时又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作用、互为一体,有机统一于新中国70年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共同推进中国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