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9, 5(4): 156-163 doi: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大庆精神融入石油高校思政课教学路径探析1

赵金子, 郝潇

An Exploration of the Path of Daqing Spirit's Integration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eaching in Petroleu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ao Jinzi, Hao Xiao

编委: 肖贵清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作者简介] 赵金子,法学博士,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

郝潇,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

摘要

大庆精神是我国石油高校思政课特色引领的天然资源、教育教学的优质资源、学科发展的独特资源。将大庆精神融入石油高校思政课教学,找准其固化信念、优化认知、活化行为的功能定位,有利于更好发挥红色资源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大庆精神融入石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具体路径可从理论教学内容的融入、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探索、融媒体教学形式的应对、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协同四个方面进行整体规划,并结合各石油高校自身实际创新发展。

关键词: 大庆精神 ; 石油高校 ; 思政课教学

PDF (1244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赵金子, 郝潇. 大庆精神融入石油高校思政课教学路径探析1.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J], 2019, 5(4): 156-163 doi:

Zhao Jinzi, Hao Xiao. An Exploration of the Path of Daqing Spirit's Integration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eaching in Petroleu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ies on Marxist Theory in Higher Education[J], 2019, 5(4): 156-163 doi:

大庆精神形成于我国石油工业开发和建设的艰苦创业年代,是以铁人王进喜为主要代表的英雄人物对国家富强目标的顽强精神追求和炽热情感表达,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之一。深入挖掘大庆精神立德树人资源,准确把握大庆精神在石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定位,并将其融入石油高校思政课教学,是新时代石油高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指示精神,科学办学、特色育人的重要举措。

一、大庆精神是石油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重要资源

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立德树人资源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大庆精神是凝结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国家独立富强、展现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精神的宝贵财富。在石油高校建立发展过程中,大庆精神承载了石油人的初心和使命,培养和塑造了一代又一代为祖国石油事业献身终生的广大石油工作者,是新时代石油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重要资源。

1.大庆精神是石油高校思政课特色引领的天然资源

石油高校思政课坚持特色引领,是基于石油高校历史沉淀的文化传承和现实发展的路径选择有机结合的结果。石油高校在其建设发展中始终贯穿和深入体现了石油行业的优良传统和精神文化,而这种价值取向也正是区别于其他高校的比较优势。这种优势突出体现在,石油高校依托特色文化资源立德树人,并将其特色文化厚植于广大青年学生群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大庆精神的形成发展贯穿于石油高校建设发展的全过程,大庆精神是伴随着石油高校的建设发展不断成熟和完善的。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急需石油资源和石油专业人才,为此教育部开始组建石油高校。石油高校建设初期,建设条件十分艰苦,物质资源匮乏、生产条件简陋、生活环境艰苦,广大石油教育工作者靠着为国争光、为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为祖国献石油的工作激情,以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打下了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数十年来,我国石油高校的发展壮大也正是依靠当年石油人创造的“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砥砺前行。

大庆精神,是根植于石油高校建设发展全过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石油高校蓬勃发展至今强大的精神动力,是凝练石油高校特色育人的独特文化资源。因此,石油高校基于其行业特征,只有以大庆精神为引领,才能真正体现石油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特色优势。充分挖掘和善于利用大庆精神内在立德树人资源,培养具有铁人精神的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石油高校思政课教学传承历史、引领未来的使命担当,是石油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

2.大庆精神是石油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优质资源

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大庆精神蕴含的立德树人资源,并将其融入石油高校思政课教学,是石油高校思政课特色育人方针在教育教学环节的具体展开和实践转化。

首先,活化使用大庆精神的物质资源。展现大庆精神历史发展的各类场馆、器具文物、教材书报等,为石油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直观生动的教育基础;大庆精神形成过程中留下的经典文献、名言名句为石油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坚定的理论底气;凝练大庆精神时代价值的各类影视和信息化作品为石油高校思政课教学聚焦热点提供了便利媒介。其次,充分利用大庆精神的精神资源。石油会战模范人物的思想品格、人生轨迹、信念追求等具有良好的价值激励示范作用;油田发现、铁人生辰等重大纪念日,能够凝结石油高校学生共同的价值体验和行业情感;优秀的音乐、绘画、书法、雕塑等艺术创作是石油高校学生思想启迪、陶冶性情的巨大宝藏。最后,及时捕捉大庆精神的课堂资源。石油高校学生本身对大庆精神会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因此在思政课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已有的知识信息、经验体验,及情感言行等,正是苏格拉底著名的“产婆术”教学法在石油高校思政课启发式教学应用中不可或缺的感性资源;此外,学生在受教过程中也会产生有关大庆精神的兴趣点、新观点或意见建议等课堂即时资源,有效地增强了思政课堂的生动性和鲜活度。

3.大庆精神是石油高校思政课学科发展的独特资源

2013年6月,教育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联合设立了八个“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2],并将其纳入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由此开启了新时代高校以红色文化精神立德树人研究的高潮。大庆精神研究虽未在其列,但该举措为石油高校思政课学科发展提供了很好借鉴。

石油高校思政课教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立德树人的首要载体,承担着传承弘扬大庆精神、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因此,深入挖掘大庆精神立德树人资源是石油高校思政课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庆精神的理论根基源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充分运用,大庆精神贯穿于马克思中国化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历史进程,大庆精神的形成、发展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深度契合,大庆精神的文化传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等等。总之,大庆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为石油高校思政课学科发展提供了众多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元素,同时大庆精神融入石油高校思政课教学,也是大庆精神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发展中实现了更好的传承。

二、大庆精神融入石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功能定位

大庆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新时代石油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宝贵精神资源。将大庆精神融入石油高校思政课教学,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固化信念、优化认知和活化行为的功能。

1.固化信念

所谓固化信念,就是指以大庆精神集中体现的对革命理想的追求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拼搏,能够坚定石油高校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大庆精神坚守的意识形态烙印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能够坚定石油高校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场。

大庆精神产生于最艰苦的创业年代,数以万计的石油人在特殊的历史年代、特殊的地域环境、特殊的奋斗目标下,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并能动地应用于油田开发建设的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把严格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革命精神统一起来;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群众路线,尊重和支持群众的革命首创精神;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方向,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梦想,才形成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因此,大庆精神融入石油高校思政课教学,其核心功能定位就在于,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东西方多元文化相互激荡的社会环境中确立红色文化的主导方向;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国内外多样社会思潮猛烈冲击的思想境遇中找准社会主义的前进道路。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固化石油高校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最终实现石油高校学生的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奋斗目标与家国梦想的统一、信仰追求与实际行动的统一。

2.优化认知

所谓优化认识,就是要引导和强化广大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态度、认知理念和认知行为,通过纠正和改善错误的认知观念,引领其构建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相宜的价值理念、思想品质、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首先,大庆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之一,其形成和发展历经了新中国成立至今的艰辛历程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奋斗进程,蕴含着厚重的党史国史。将大庆精神融入石油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广大青年学生突破时空错位,突破自身视野、思维和情感的界限,树立正确的历史认知,以此改变自身对碎片化历史的兴趣,最终达到清除历史虚无主义毒瘤的目的,优化历史认知。其次,大庆精神作为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资源,记载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大众不畏艰难困苦、乐于无私奉献,肩负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使命,为新中国石油事业、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斗终生的勇气和力量。将大庆精神融入石油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广大青年学生对国家相关认知的全面优化,从根本上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爱其所从事的石油事业,即优化国家认知。最后,大庆精神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精神资源,体现了艰苦创业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大众的价值取向,展现了其为中华民族复兴、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奋斗历程。将大庆精神融入石油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广大青年学生构建理性的价值观自觉,防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价值观的误导,引导其在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问题上明确价值、筑牢信念,即优化价值认知。

3.活化行为

所谓活化行为,就是指通过石油会战过程中英雄形象的榜样示范作用和英雄事迹的情绪情感激励,以实现石油高校青年学生在思想品格和道德行为方面的自觉自律。

首先,油田会战中产生了无数鲜明的英雄形象,具有榜样示范功能,时刻感召和激励石油高校学生扬美崇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王进喜、荒原巾帼薛桂芳、全国劳动模范王德民、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胡志家等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们为国分忧、知难而上的革命勇气,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奉献意识,认真负责、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锐意进取、力争上游的奋斗精神,是石油高校学生在课本上学不到的内容,英雄形象的感染,使抽象的精神本体变得具体有形,从而实现外部教育向内化思想的转化,达到提升石油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境界的效果。其次,油田会战中产生了众多感人的英雄事迹,能够使石油高校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强化其对精神实质的认同,具有情感激励功能。积极的情绪情感在内在认知向外部行为转化的过程中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大庆精神所蕴含的一幕幕感人故事、一段段红色记忆,形式上可观可感可触,内容上折射出了革命先辈崇高的理想追求、坚定的政治信仰、强烈的爱国情感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天然是石油高校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活教材。通过跨时空的方式,让石油高校青年学生与石油先辈进行现实与历史的对话,能够强化广大青年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其情感认同、思想认同、文化认同,最终有效地外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

三、大庆精神融入石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现路径

大庆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民众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具有立德树人意义的历史遗存和革命精神,承载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是对石油高校广大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把大庆精神融入石油高校思政课教学,高度契合了石油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和价值取向,是切实提升石油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渠道。

1.理论教学内容的融入

大庆精神作为石油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重要资源,有其深厚的历史、政治、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与石油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高度相融,有效对接。

第一,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对接,主要体现在认识事物的方法论原则上。比如,分析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历史脉络,石油会战中体现的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以及大庆精神所蕴含的实事求是、群众主体等内容,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广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再如,中国从贫油到找油、再到发现大油田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把握“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规律等,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强大生命力,从而达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目的。

第二,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对接,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理想信念、爱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意志品质的培养上。铁人精神内含的“为国分忧、为民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验”的科学求实精神,“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3],深刻体现了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目标。

第三,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对接,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上。大庆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庆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内含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艰难探索和历史经验、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和坚持,以历史的生动画面再现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第四,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对接,主要体现在通过国史国情教育培养广大青年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石油大会战的历史年代,正是国家和人民最困难的时期,石油人也正是在危机四伏的国际环境和举步维艰的国内环境下,怀着为祖国献石油的远大志向,扛起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大旗。追寻历史,才能牢记使命。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历史、石油人的历史,熔铸于我们的国史国情。

第五,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对接,主要体现在新时代对大庆精神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的挖掘,以及广大青年学生对大庆精神的传承弘扬和创新发展上。石油高校可以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以专题形式讲授大庆精神,但讲授的角度和定位要区别于前面四门课程,要更加强化大庆精神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新时代特征的融入,帮助石油高校学生懂得新时代为什么要继承和弘扬大庆精神。

2.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体验式教学模式来自于美国教育学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围绕预先设定的教学计划,引导学生在现场教学中积极参与、体悟和反思,以实现学生对教学内容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最终达到指导实践的目标。体验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动态、多维的学习过程,更加注重通过多种鲜活教学场景的展现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实现由传统教学的传授知识向学生自主内化知识的转变。在体验式教学实施过程中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诵读原著,感悟经典。诵读经典原著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领悟、对红色精神的认同和信仰,离不开对经典原著的诵读和感悟。如在讲授大庆精神的起源时必然涉及毛泽东的两部著作《矛盾论》和《实践论》,教师可以在讲授这个问题前布置阅读作业,要求学生诵读原文,将自己置身于当时的社会现实中,跨越时空与大庆精神对话:石油人为什么靠“两论”起家?“两论”到底解决了石油会战的什么问题?等等,从而理解大庆精神产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的来之不易。

追寻足迹,滋养情怀。情境的变化对人的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将学生置于历史事件发生的现实情境所带给他们的真情实感,必然影响其认知的构建,从而促使其行为的改变。如带领学生走进油田历史陈列馆,了解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历史变迁;带领学生走进铁人纪念馆,经历心灵的震撼、灵魂的洗礼;带领学生走进“三老四严”发源地,亲身感受石油工人过硬的能力本领和工作作风等。通过丰富的图片、文物、历史遗迹等鲜活的教材,引发学生对价值观、人生观的反思,认识到新一代石油人肩负的历史使命。

走进一线,体验责任。体验式教学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就是通过环境、认识和行为三者之间的相关作用、相互影响,促使学生达到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目的。石油高校是培养石油工程师的专业人才基地,教师可以将课堂“搬进”石油企业一线,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真正体会石油工作者的职业技能和道德规范,真切感受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热情豪放的革命精神的高度统一,真实看到大庆精神在当今时代的传承和发扬,由此激发其奋发图强的学习热情和献身石油的使命担当,培养一批真正懂石油、爱石油、献石油的专业人才队伍。

3.融媒体教学形式的应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4]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推进高校思政课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提供了良好平台,增进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所谓融媒体,就是将各种媒介载体的优势进行全方位的整合,以“资源通融、内容兼容、宣传互融、利益共融”为目的的新型媒体形式。[5]可以说,融媒体教学形式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绝好时机。对于石油高校思政课而言,更是可以通过融媒体的教学形式将大庆精神融入思政课。网络、手机、微信以及各类公众号、APP客户端对于广大青年学生而言,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积极主动应对,与其控制回避,不如充分利用,与其“堵”,不如“疏”,因势利导,有效发挥融媒体在大庆精神融入石油高校思政课中的优势,但也要守住思想政治教育的底线。

以融媒体的教学形式将大庆精神融入石油高校思政课,重点在于突出网络正能量,进而达到大庆精神立德树人的目的。首先,必须坚持“内容为王”的教育教学理念。融媒体作为新时代的教学形式,其载体作用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思政课要通过这一媒体形式实现教学内容的走心效果,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关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利用融媒体这一教学方式创作出更多具有历史厚度、思想高度和情感温度的高水平网络作品,既保证内容上的充实丰富,也具备形式上的生动灵活,使红色资源在思政课堂上动起来的同时,也使思政课真正亮起来。其次,必须树立科学性与主导性的原则。大数据背景下,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充斥着高校校园,尤其是一些非主流的甚至是错误的、反动的思想垃圾也接踵而至,而很大一部分青年学生并不具备正确判断和分类筛选的能力,如此网络环境就对高校思政课的融媒体教学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因此,我们的思政课堂必须坚持科学性和主导性原则。所谓科学性,就是要求思政课教师科学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对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判别、整合,要求分享的教学资源具有可靠的科学依据;所谓主导性,就是在强调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也要在思政课堂上主动引导,帮助其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最后,为保证大庆精神融入石油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还可在课堂外通过各种媒体与学生互动。如建立师生交流平台,既可以实现大庆精神立德树人资源网络化,与高校学生共享;同时也可以开展热点问题研讨、教师在线答疑、学生在线测试等环节,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帮助学生思维理解力和鉴别判断力的提升。

4.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协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4]在积极发挥大庆精神立德树人资源优势的同时,要实现大庆精神立德树人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融入。

大庆精神立德树人的全员融入。全员,即石油高校的全体教职工,既包括教学一线的教师,也包括从事管理和服务的其他教职员工,都要肩负起大庆精神育人的重担,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新一代石油人。对于石油高校的一线教师而言,在扎实掌握本学科专业技能外,要有针对性的寻求大庆精神与学科专业的理论和实践契合点,将大庆精神融入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构建激励机制;对于石油高校的其他教职员工而言,其大庆精神育人功能就体现在管理和服务的实际工作中,“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6]

大庆精神立德树人的全程融入。全程,就是指石油高校要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四个在校学年的全过程融入。也就是说,要将大庆精神在石油高校课程思政中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培养和巩固石油高校青年学生学石油、爱石油、献石油的思想基础。具体设计如下:大一学年,在广泛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同时,通过油情教育,强化石油高校学生的专业认知,形成其对石油专业乃至石油行业热爱的情感;大二学年,在基础专业课中进行学石油、懂石油教育,为石油高校学生未来从事石油行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大三学年,让大庆精神走入专业课课堂,并鼓励石油高校学生利用寒暑假积极进行社会实践和调研,在实践中感悟和践行大庆精神;大四学年,通过专业实习和就业指导,鼓励石油高校毕业生发挥专业所长,扎根基层,为祖国石油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大庆精神立德树人的全方位融入。全方位,就是指充分挖掘和广泛利用大庆精神育人相关的社会资源,包括石油高校社会实践基地、企事业单位、各类协会组织等部门,多角度、立体化地进行教育培养。一方面,这种课堂内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增强大庆精神立德树人的吸引力、感召力,从而转变学生对思政课的厌烦思想;另一方面,通过全方位融入的方式,让石油高校学生广泛接触社会,能够帮助其了解大庆精神在我国石油工业建设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认清石油行业的发展规律,分析石油企业的未来走向,以坚定石油高校学生献身石油的理想信念。

四、结语

在过去,石油高校乃至中国石油行业的建设发展靠得的是大庆精神的力量支撑;新时代,大庆精神依然是石油高校立德树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大庆精神在石油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中具有固化信念、优化认知、活化行为的重要功能,将大庆精神融入石油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是新时代赋予石油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历史使命,更是石油高校思政课创新发展的大好机遇。因此,石油高校应广泛借鉴其他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入红色文化资源的成功经验,结合各高校的实际情况,深入探索大庆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可行路径,努力培养石油高校广大青年学石油、爱石油、献石油的深厚情感,鼓励石油高校广大青年在我国石油行业未来的建设发展中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成为振兴我国石油行业的中坚力量。

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对分课堂’的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东北石油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的成果。

参考文献

习近平在视察南京军区机关时强调 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扎实推进依法从严治军

[N].人民日报,2014-12-16(1).

[本文引用: 1]

王革

将大庆精神转化为高校立德树人资源的三重维度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9):136.

[本文引用: 1]

马英林赵英姿

铁人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J].学术交流,2005(1):37.

[本文引用: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N].人民日报,2016-12-09(1).

[本文引用: 2]

唐宁

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7):17.

[本文引用: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N].人民日报,2004-10-15(1).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