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0, 6(1): 92-99 doi:

纪念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一周年系列笔谈

高中思政课加强政治认同教育的探索与思考1

张帅

The Exploration and Thinking of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of Political Identity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Senior Middle Schools

Zhang Shuai

编委: 王贵贤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作者简介] 张帅,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 。

摘要

政治认同在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教育工作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加强政治认同教育是高中思政课的应有之义,关键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八个相统一”要求,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政治认同教育需要思政课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理论素养,创新教学方式。

关键词: 高中思政课 ; 政治认同 ; 教育探索

PDF (1243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张帅. 高中思政课加强政治认同教育的探索与思考1.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J], 2020, 6(1): 92-99 doi:

Zhang Shuai. The Exploration and Thinking of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of Political Identity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Senior Middle Schools. Studies on Marxist Theory in Higher Education[J], 2020, 6(1): 92-99 doi:

政治认同,即“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1]。政治认同在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政治认同如同黏合剂,使个人和社会中的其他成员建立起联系或认同,使整个社会成为一个被整合到一起的共同体。[2]政治认同可以凝聚、激励社会成员,维系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从而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

加强政治认同是实现教育工作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4]这一性质决定了我国教育工作所要培养的人,应当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认同我国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我国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认同党团结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开辟的成功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这一进程中发展出的科学理论——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我国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我国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唯有如此,建设者才是“合格建设者”,接班人才是“可靠接班人”。

一、高中思政课中的政治认同教育及实施原则

在高中思政课中,政治认同的具体表现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4

加强政治认同是高中思政课的应有之义。高中阶段是学生心智逐步成熟、自我意识增强、价值观念形成的阶段,是“拔节孕穗”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引导学生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6]《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高中思政课的性质做出如下界定:“高中思想政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5]1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5]4作为对学科育人目标和价值的界定,上述四项核心素养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互交融,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侧重指向学生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观念意识、思维品质和能力水平,是“体”;而“政治认同”则侧重学生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是指引学生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的“魂”。可见,政治认同在高中思政课育人价值中具有独特作用。

高中思政课加强政治认同教育,关键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当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八个相统一”要求,在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教育教学工作规律的基础上,推动高中思政课教学组织形式、手段方式创新,切实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提升育人效果和教学质量。特别是突出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突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突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高中思政课加强政治认同教育,要坚持实事求是。既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又要遵循思政课教育教学自身规律。[7]要立足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的整体规划,针对高中阶段特点,设计和实施好思政课。高中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思维品质仍有待提高,不少学生知识储备、生活阅历严重不足,导致他们对很多社会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入和准确,甚至存在较大偏差。要引导他们坚定“四个自信”,强化政治认同,一方面需要教师丰富教学内容,寻找典型案例,借助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可以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学生在阅读、思考中体认故事背后所昭示的深刻意义。另一方面需要教师注意结合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不回避我国当前阶段所面临的各方面挑战和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客观看待、理智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培育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水到渠成。

高中思政课加强政治认同教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实践的理论。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高中思政课教学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力量。教学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不仅要关注国家政策、社会热点这样的大背景,也要关注在大背景之下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通过身边事,感受大背景,从而加深对生活的体验和对理论的理解。[8]应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依托小学及初中阶段教学的基础,依托其他学科教学和活动的支撑,讲清讲透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深化认知,从而形成育人合力。同时,应注意把握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内在关联,着眼整体,避免就政治认同谈政治认同的片面思维,在培育学生“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素养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

如何将上述原则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笔者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同、道路认同、制度认同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

二、加强理论认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体系严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核心内容是“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高中思政课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章节对这一内容进行了总体介绍,限于整体教学安排,该内容的教学时长为1课时。

高中学生全面分析问题、深入剖析事物的能力明显不足,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这一思想的科学真理性呢?

笔者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了教学设计。借助一组经济数据的变化,展示我国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结合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说明我国打破“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给世界带来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梳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外交思想和实践的发展变化,阐明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部分,既坚持了传统,又讲了很多新话,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进而引导学生讨论全球视角下的气候变化问题以及区域视角下的非洲发展问题,对比中国及西方国家的政策主张,凸显中国推动构建全球气候共同体和中非命运共同体的积极成果,以此论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符合时代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引导学生理解并认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理念既蕴含着我国主动承担国际责任的大国担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本质的必然呈现。在此基础上阐明“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部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而展示作为整体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真理性,提升学生的认同感。

同时利用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从“十四个坚持”中选择一条,结合身边的实例做一个解说。例如,不少学生解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的写道:“我家所在的海淀区,近几年来,政府大力改造周边环境,绿化造林,我家周围修了很多绿地公园,每周末我们一家人都可以漫步在绿色大自然中。”有的写道:“今年回老家,发现老家水库已经实现全封闭管理,四周围上了围栏,以前在水库边开的农家乐也没有了。为了保护水库优良的水质和环境,政府实行了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还有的写道:“垃圾分类是当今热门话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离不开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自觉做到垃圾分类,通过每个人的努力保护环境,共同实现绿色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既能解决当前面临的生态问题,又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充分展示中国在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时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思政课教学遵循的是先理解后信仰,而不是先信仰后理解。只有理解基础上的信仰,才是科学的信仰。[9]高中思政课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绝不能仅仅变成一种单一的知识传授。高中思政课具有相对稳定性,重点反映的是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与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相比照,相对而言是静态的;而社会生活是鲜活的,是动态的。[10]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反映正确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的案例,将它们引入课堂,实现静态与动态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有助于教学活动聚焦于理论线索,从而讲清、讲透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深化认知,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力量,加强理论认同;另一方面,有助于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导他们在生活中感受正能量,在心里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一生的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三、加强道路认同:以伟大的改革开放为例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实践早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1]在高中阶段,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不仅是历史课的教学内容,也是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回顾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有助于加强学生的道路认同。

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在教学中突出理论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12]21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的内容本身具有一定的历史逻辑线索,在引导学生认同基本观点的同时需要大量的历史事实支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教学要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些基本史实为中心,思政课的任务是借助一系列历史事件,讲明一个让人信服的道理。

以高一年级的思政课“伟大的改革开放”一节为例,笔者认为,引导学生从理论层面来理解改革开放,首先要明确改革开放为何而改、改了什么。基于此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大致掌握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唯物史观的基本概念。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中,笔者并未拘泥于历史事件的先后,而是力图将理论线索凸显出来,讲解清楚。以教师自己的故事作为导入,给予学生感性认识,明确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生产力水平。随后展现改革开放后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北京航食”港方代表伍淑清的故事,意在承接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认识到生产力发展受到了生产关系的制约,以及作为生产关系总和的经济基础的调整又受到了上层建筑的制约。接下来,“改革先锋”胡福明的故事意在引导学生理解作为上层建筑的调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开启的思想解放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变化,并明确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自我革命精神。“我们的故事”则通过展示改革开放的进程及巨大成就,引导学生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深刻变革,理解改革开放的意义,同时明确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组故事沿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次序,层层深入。基于对故事的讲解分析,学生可以理解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理解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调整上层建筑,使之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明确改革开放的进程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表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13]如何引导学生从现实层面、理论层面理解这一论述,进而在此基础上理解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呢?笔者依托两组阅读材料和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和辨识。

材料一: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的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的马克思主义者。[14]

问题一:结合上述材料,回顾改革开放的进程,我们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革?哪些方面始终坚守、没有改变?

材料二: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做出这样的评价: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此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此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15]

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正确主张,当时没有真正落实,改革开放后得到了真正贯彻,将来也还是要坚持和发展的。[16]

问题二: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及政策上有很大差别,有人据此认为“这两个历史时期是根本对立的”。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为什么?

问题一基于邓小平同志的相关论述,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革”,从而理解“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明确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哪些方面始终坚守、没有改变”,理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必要性,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12]22

问题二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自主辨析“这两个历史时期是根本对立的”这一错误观点,形成对两个历史时期关系的正确认识,有助于学生从学理层面理解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理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在教学中,应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讲清道理,透彻阐释,解惑释疑,依托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的辉煌成就,从学理层面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17],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应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既阐明正确观点,也批判错误思潮。特别是要立足当今信息化环境下学习的新特点,引导学生亲历分析辨识的过程,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历史终结论”等错误观点;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建立在中国共产党近百年长期奋斗的基础上,具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从而真正实现有效的价值引领,帮助学生从小打好底色,以坚定的信念、真挚的情感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四、加强制度认同:以模拟政协活动为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18]高中生往往缺少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如何引导他们亲身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呢?笔者与同事共同设计开展了模拟政协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19]要引导学生深刻感悟这一制度在人类文明史中的坐标,必须在课堂教学以外开展更多具有体验性和参与感的教学实践活动。模拟政协活动通过学生模拟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过程,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

学生作为“政协委员”,首要任务即确定提案主题。议题的选取必须围绕国计民生,解决百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有的学生注意到各大景区标识的英文翻译并不统一,有时甚至出现十分明显的错误,这无疑有损国家形象,因此提议政府有关部门为旅游景区英文翻译统一标准,以维护国家形象;有的学生认为当前中小学教育中礼仪教育不足,许多学生对家长、老师和同学缺乏基本的礼貌和感恩之心,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因此希望加强中小学礼仪教育;等等。在活动中,学生把目光从校园转移到社会,对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认识到自己对社会发展所担负的责任。有参与讨论的学生表示:“当我们针对提案细节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我们不再只是埋头苦读的学生,而是将自己的目光投向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一个担起社会责任的公民。”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学生不仅要有关心社会问题的公共参与意识,还要有科学精神指导行动,才能推动问题的解决。学生确定提案主题后,需要进行深入的社会调查,形成以事实为据、论据全面、论证清晰的调研报告。他们在经历了这一过程之后感慨:“从选题开始,查阅文献初步了解,制作问卷进一步分析,采访调研拓宽眼界。我们在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收获了严谨科学的调研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对社会问题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认同程度也随之加强。

深入调研的最终目的是拿出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而各类社会问题普遍和有效的解决,都必然会上升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层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感受到法律作为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基本准则的重要价值。

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2016年学生形成的提案着力完善现有校园欺凌预防和处理体系,建议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借鉴他国立法经验,制定“反校园欺凌法”,加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对校园暴力侵害事件进行规制。学生在形成、完善提案的过程中,逐步了解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职能,感受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优势,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内涵,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意义。有学生在活动结束后表示:“我们虽然只是模拟政协委员,但发放问卷、走访调研、深度访谈……我们真切地体验了一遍。老师常常提到的社会主义制度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意识,在我们共同完成提案的过程中,都不再是一纸空谈。”可见,这一感同身受的过程,是培养政治认同的有效途径。

高中思政课教学应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改变以往“讲授—背诵—检测”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把学科理论观点的阐释寓于社会实践活动之中。鼓励学生关注时事热点问题,查阅资料、社会调查、合作探究,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钻研精神。引导他们投入社会实践中,在社会大课堂里获得知识、获得成长,感受青年学生的使命与担当。

应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可以采取观看新闻、浏览网络、时事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而后共同讨论、彼此分享。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架起理论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桥梁,引导他们为国家进步建言献策,推动社会民生问题解决。从而以政治行为引导政治情感,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中国之治”的独特优势,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制度体系,具有显著优势”[20],实现加强制度认同的效果。

五、加强政治认同教育需要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1]笔者在教学实践探索中深切感受到高中思政课加强政治认同教育,需要教师对照“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教师只有坚定自身对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和信念,才能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落实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才能真正端正人格、站稳立场,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可信、可敬的形象,从而引导学生亲师信道,实现信仰的传递。

其次要提升理论素养。高中思政课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涵盖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诸多领域,最关键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应当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只有深刻理解、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深化学生的理论认知,使他们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要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特别是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在教学中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回应学生关切的问题,引导他们认清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明确自身所承担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同时,要广泛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关注社会热点与时事政治,形成有机统一的知识体系,为创新教学方式奠定基础。

最后要创新教学方式。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既不排斥创新,又不忽视守正。[22]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在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学段特点、区域特色,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一方面,要把握学科内容学习与学生社会活动结合日益紧密的趋势,充分挖掘社会活动的学科价值,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真切体验、深入思考。另一方面,要重视评价环节的作用,使其与教学环节同向同行,综合运用纸笔测试、行为观察、学生成长记录等评价手段,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本文系2019年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型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研究”(项目批准号:CDCA19133)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N].人民日报,2019-09-11(1).

[本文引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EB/OL].(2018-03-22)[2019-11-30]..

URL     [本文引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本文引用: 3]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EB/OL].(2019-08-15)[2019-11-30]..

URL     [本文引用: 1]

艾四林

科学总结思政课建设长期形成的成功经验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5):18.

[本文引用: 1]

张帅

从作业开始改进教学

[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7):53.

[本文引用: 1]

康沛竹艾四林

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八个相统一”

[J].人民论坛,2019(5上):108.

[本文引用: 1]

张帅

思想政治课政治认同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J].中国民族教育,2018(1):46.

[本文引用: 1]

习近平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8-05-05(2).

[本文引用: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本文引用: 2]

习近平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8-12-19(2).

[本文引用: 1]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91.

[本文引用: 1]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501.

[本文引用: 1]

景跃进张小劲政治学原理[M].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73.

[本文引用: 1]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EB/OL].(2001-04-28)[2019-11-30]..

URL     [本文引用: 1]

习近平

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

[J].求是,2019(7):1.

[本文引用: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N].人民日报,2019-11-13(6).

[本文引用: 1]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N].人民日报,2019-11-06(2).

[本文引用: 1]

习近平

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9-09-21(2).

[本文引用: 1]

习近平

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与法律制度

[J].求是,2019(23):1.

[本文引用: 1]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N].人民日报,2019-03-19(1).

[本文引用: 1]

肖贵清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与创新

[J].思想政治教育,2019(3):80.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