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2, 8(3): 143-149 doi:

青年学者论坛

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探析1

李晓春

An Analysis on A Regular and Long-Standing Mechanism of History Learning and Educa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Higher Education

Li Xiaochun

编委: 李云峰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李晓春,广东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

摘要

党史学习教育是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精神洗礼。推动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要在深刻把握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基础上,突出情感认同、正本清源、人民立场、榜样激励的意义旨归,用科学思维推动高校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立足党史学习机制、思政课作用机制、红色文化育人机制、学习成果转化运用机制建立党史学习常态化长效化机制,不折不扣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高校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与智力支持。

关键词: 高校 ; 党史学习教育 ; 常态化长效化 ; 机制

PDF (1196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李晓春. 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探析1.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J], 2022, 8(3): 143-149 doi:

Li Xiaochun. An Analysis on A Regular and Long-Standing Mechanism of History Learning and Educa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Higher Education. Studies on Marxist Theory in Higher Education[J], 2022, 8(3): 143-149 doi:

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百年党史新起点、着眼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2021年2月以来,党史学习教育取得了重要的政治成果、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这为高校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思想武器和价值遵循。高校聚焦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开展理想信念、价值观、实干担当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巩固与拓展,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要认真总结这次党史学习教育的成功经验,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1]常态化体现在党史学习教育的稳定性、长期性和日常性上,制度化体现在党史学习教育的规律性、规范性和系统性上,常态化与制度化二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为此,笔者着重围绕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亟须回应的育人目标,从育人方法入手,探讨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实践路径。

一、 高校开展常态化长效化党史学习教育的意义旨归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习近平总书记希望青年大学生要爱国爱民,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2]用党史教科书涵养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是高校响应党的号召、铸魂育人的重要职责。高校开展常态化长效化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意义重大。

1. 情感认同:知史爱党爱国

情感是历史、文化和社会的产物,对个人、国家、民族、政党、社会都有重要影响。中国共产党团结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借助语言、文字、符号、仪式、行动等媒介,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政党的宗旨、实践经验,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对人民的尊重、对民族的自豪、对政党的自信和对世界的担当,展现了世界大党的情感意蕴,构建了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形象。[3]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华民族危亡之时登上历史舞台的,党的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明确提出要“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4]。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5],解决了近代以来始终困扰中华民族的历史难题,并将马克思主义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伟大理论的历史性飞跃。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高校开展党史教育,梳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用客观史实和历史经验讲授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和历史成就,进一步深化青年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情感认同,使青年学生接受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自发形成知史爱党爱国的正确价值观。

2. 正本清源:肃清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侵蚀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当时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敌对势力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史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中国共产党形象,其根本目的在于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当前一些错误思潮故意夸大党史上的失误和曲折,肆意抹黑歪曲党的历史、攻击党的领导,正侵蚀着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历史虚无主义披上了学术外衣、文艺外衣、言论舆论外衣,形成合力,排挤、诘疑、拒斥关于共和国史、党史、革命史的主流观点”[6],具有隐蔽性强、蛊惑性大、诱惑性深等特点。因此,高校开展党史育人,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上,从而肃清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这是至关重要的。用好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三个“决议”,实事求是看问题,把握原则,既不因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因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否定成就。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形式,加强加大正面宣传,占据宣传主导地位,培养青年大学生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3. 人民立场:坚定跟党走的信心信念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党员人数最多、执政时间最长、执政能力最强、人民满意度最高的政党。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要点》中指出:“我们的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这是主要方面,必须加以肯定。”[7]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8]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最鲜明的价值取向,依靠人民、植根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克难制胜的力量源泉。新时代高校开展党史教育,通过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鲜活的案例,展现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理念,阐述坚持人民立场是党处理好与人民群众关系重中之重,坚定青年大学生跟党走的信心信念。在新的赶考路上,党继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4. 榜样示范:增强新时代使命感与责任感

青年大学生基本都是“00后”,他们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繁荣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全面小康的好时代,对于旧中国时期的山河破碎、落后挨打、战乱频发,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困难、物资匮乏等真实情况缺少切身体会。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挖掘党的百年征程中为主义献身、为理想奋斗、为信仰坚守的动人故事,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通过青年的力量影响青年,能够达到共情的育人效果。党史人物的先进事迹和道德智慧、行为规范是最具感染力和模仿性的生动教材。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光辉历程,青年学子在党的不同历史时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壮大党的组织力量、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党史杰出青年人物的人生经历、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的梳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人物与时代关系,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相统一的价值引导,从而达到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效果,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能力培育同频共振,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家国情怀、人文情怀和世界胸襟,自觉承担时代使命,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 高校开展常态化长效化党史学习教育的科学思维

高校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党史学习走深走实,灵活多样组织组建宣讲“骑兵”、打造“红色音乐课堂党课”等线上特色课堂,推出系列党史微视频、党史微课堂,开设党史专题思政课,组织学生出演“党史故事汇”等实践教学,开展沉浸式、体验式党史实践教学活动,将党史与高校校史相结合,这些活动的举办让党史育人开展有声有色。针对师生急难愁盼的问题,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的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激发了广大师生党史学习的热潮。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提炼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科学思维,才能有效避免党史育人浮于表面,推动高校党史育人走深走实。

1. 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开展百年奋斗经验学习

以科学与否的态度对待历史,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评价历史,用辩证的眼光对待历史与现实的关联,科学总结党的百年经验,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赢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实事求是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概括,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实践认识论、价值论和唯物史观之中。“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求”就是去研究,“是”即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也就是规律性。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的理论精髓和灵魂。高校开展党史育人,也要遵循这一科学态度指导。一方面,要充分掌握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上第一手的历史材料,尽量还原真实的历史,不能对这些史实做断章取义的理解和解读,更不能把自己的主观臆断强加到历史当中去,一定要找到思想政治教育原本固有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坚持严肃的科学态度,始终做到严谨求实、精益求精,努力探求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科学意义的历史经验。

2. 时代语境:寓时代语境下汲取党史育人智慧力量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必须把党史事件、党史人物、建党精神谱系、党在重大事件上处理的基本经验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不能够脱离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来看问题、断是非,更不能以今非故。尤其是对党史上曾经遭受过的挫折问题,要坚持放在当时的时代性语境中进行分析。历史是人类汲取智慧的源泉,跟现实和未来总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开展党史育人,不能单纯地就史论史,必须与面对现实、面向未来紧密结合起来,不仅是要了解过去,也要认清现实,更重要的是还需要科学地把握未来。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要以服务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为重要目标,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需要、推动“大思政”格局构建的需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从培育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引导青年学子深刻认识百年党史,树立正确党史观。

3. 历史逻辑:合目的顺大势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必然性

恩格斯指出:“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9]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中可以得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是遵循历史发展规律、顺应历史发展大势、掌握历史主动的必然结果。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朽,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战乱频发、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接连失败了,而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统治,但并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在民族危亡之际,历史呼唤着能够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使命的领导者、承担者。十月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五四运动起了进一步作用,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一个重要条件。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是在这样的历史合目的性下,在顺应世界发展大势中产生,走在时代前列。

4. 以史鉴今:善用历史经验规律映照现实远观未来

围绕正确学习认识、总结运用党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如“学习党的历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10];“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要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2]。回顾历史、学习历史,决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党史学习教育不是简单地照搬历史、重复历史,而是为了更好地增强历史自觉,走向未来。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重在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和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在历史之变中把握历史规律,在鉴往知来中砥砺前行,在凝心聚力中共创新的历史伟业。

三、 建立健全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

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意旨、方法和手段具有一脉相承的延续性,这为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取得长效化效果奠定了基础。党史学习教育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只有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才能巩固党史学习教育的效果,因此,推动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的建立则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重点,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1]对于如何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用五个“要用好”作出了高度概括,这为推动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指明了方向。

1. 建立健全党史学习教育学习机制

完善的学习机制是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开展的重要保障。高校要着眼于党史学习全过程,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党史学习教育宣讲专家库及宣讲团,探索名师专家、青年教师、学生党员、团学骨干组建宣讲团队,分层级沉浸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工作。首先,要加强党史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应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与经费保障,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党史教育教师队伍,提高党史教育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其次,要健全完善党委(二级党组织)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制定学习计划,明确任务清单,抓住“关键少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要制定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加强学习监督,形成师生党员领导干部长效化学习机制。再次,要规范支部“三会一课”,创新主题党日活动形式,借力新媒体技术为党史学习教育服务,将党史学习落脚到基层党组织。此外,还要坚持党课、团课一体化设计,以党建带团建,促进团学干部自觉学党史,争当党史宣传小能手。这样才能实现党史学习教育覆盖广大青年学生,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敢于担当作为,贡献青春力量。

2. 建立健全思政课作用发挥机制

我们党走过了一百年的光辉历程,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积累了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因此,高校运用这一教科书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意义重大。《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明确要求,要用好学校思政课这个渠道,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可以增强党史学习教育针对性,提高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开创高校思政工作新局面。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需要建立健全思政课作用机制。首先,要开设近现代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课程,教育引导广青年大学生知史爱党爱国,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其次,要大力推进思政课改革,深入挖掘党史教育与现有思政课的内容的契合度,融合党史学习教育目标与思政课育人目标,用党史事迹充实思政课理论讲授的说服力,并根据不同的内容,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多维度全面系统地展开学习教育,体现教育的针对性与权威性。再次,要直面学生困惑,回应学生问题,贴近学生需求,“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11]。要发挥筑牢学生理论基础的功能,“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2]。最后,要大力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将党史教育与经济、文化、法律、金融、人工智能、建筑等专业课程教育相结合,增强党史课程的吸引力。

3. 建立健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机制

党史学习教育中,红色资源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凝练出的红色文化宝贵精神财富,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是党史学习教育中珍贵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需要把握好内容、方法、践行三个环节。首先,要用好红色资源内容,既要用好革命旧址、纪念场馆、革命事迹和历史文物等传统实体的红色资源,也要创造性运用好互联网、自媒体及VR、3D艺术影像等新技术,将革命文物和遗址搬上荧幕和舞台,利用数字技术打造虚拟红色资源。其次,在方法上要创新宣传教育途径,用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红色故事,打造红色旅游、红色研学精品线路和特色品牌,激活党史学习教育感染力。同时要注重对党奋斗历程、伟大成就背后的历史规律的思考,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凝心聚力,用红色文化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精神力量。再次,在践行运用上要身体力行,引导广大师生在深入感悟红色文化精神力量的基础上,将红色文化资源与学校教学、学生实践联系起来,开展红色旅游线路大赛、红色故事演绎、红色书籍分享、典型人物解读,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展现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

4. 建立健全学习成果转化运用机制

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在于解决实际问题,用好“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活动形成的良好机制,将党史学习融入日常生活,回答时代之问、历史之问、世界之问,不断巩固和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高校建立健全学习成果转化运用机制,就是要以“我为师生办实事”为依托,切实关心关注师生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条件,增强师生党史学习教育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要建立专项整改措施,形成评估机制,对已经完成整改的项目凝练出经验的做法加以推广,对尚未完成整改的项目加以分析,创造有利条件,推动完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及时总结、提炼,建立有效的制度规范,用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绩和历史经验启迪思想,增强干事创业的激情和能力,不折不扣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与智力支持。

本文系2020年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科研课题(思政专项)“‘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构建”(项目批准号:CZ2001);2021年广东省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新时代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路径研究”(项目批准号:2021GXSZ15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继续把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 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 历史经验

[N].人民日报,2022-01-12(1).

[本文引用: 2]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N].人民日报,2021-02-21(1).

[本文引用: 2]

陈金龙

从情感维度诠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21(3):16-19.

[本文引用: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33.

[本文引用: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4.

[本文引用: 1]

关锋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新特点及其批判

[J].山东社会科学,2019(3):156-164.

[本文引用: 1]

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1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304.

[本文引用: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348.

[本文引用: 1]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44.

[本文引用: 1]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15-16.

[本文引用: 1]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8.

[本文引用: 1]

中办国办印发《意见》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N].人民日报,2019-08-15(1).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