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15, Vol. 1 Issue (1): 11-18    DOI: 101349A-2015-1-002
基本原理研究
马克思总体性思想与当代中国问题*
邹广文
全文: HTML    PDF(1258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总体性是人类赖以生活的基础,它涉及人存在的根本性维度。马克思的总体性思想是其唯物史观的重要方法,以总体性视角来关注整个生活世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总体性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显现出来,与人类的现代性历史实践息息相关。马克思以辩证总体性的视角对资本主义现代性作了彻底的反思与批判,进而从构建人与自然的关系、把握人的社会生活和致力于个体自由而全面发展几个方面阐发了其总体性思想。今天,马克思的总体性思想对于解决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问题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解决好中国社会发展的公正性、发展的平衡性以及发展的人文性问题,这是我们关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总体性的基本视阈。

关键词 总体性现代性马克思中国问题    
出版日期: 2015-01-10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邹广文

引用本文:

邹广文. 马克思总体性思想与当代中国问题*[J].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15, 1(1): 11-18.

链接本文:

http://smthe.tsinghuajournals.com/CN/Y2015/V1/I1/11

[1]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48.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06.
[7] 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56.
[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4.
[9]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3.
[1] 曹芳,李蕉. 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8, 4(1): 79-86.
[2] 董济杰,蔡万焕.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及其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8, 4(1): 64-72.
[3] 王旭东,李成旺.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及其当代意义*——以MEGA2为例[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8, 4(1): 50-57.
[4] 张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的双重维度*[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7, 3(1): 114-121.
[5] 洪略. 论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的形成[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6, 2(4): 121-128.
[6] 刘临达.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立场性与人学理论建构*[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6, 2(4): 28-34.
[7] 曲伟杰. 道德规范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位置与作用[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6, 2(4): 67-72.
[8] 佘双好.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基本经验与发展设想[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6, 2(4): 73-78.
[9] 张新平.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思考[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6, 2(4): 79-85.
[10] 王峰明,莫小丽.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互联网+”时代的挑战与回应*[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6, 2(3): 76-86.
[11] 杨兴业. 从马克思“生产与消费同一性”命题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内涵*[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6, 2(3): 32-37.
[12] 白暴力. 马克思宏观经济数理模型的系统构建*[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6, 2(3): 43-49.
[13] . 马克思主义公平观及其实践意义[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6, 2(3): 38-42.
[14] 邹广文. 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思想及其时代意义[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6, 2(3): 26-31.
[15] 田毅松. 马克思思想发展中是否存在“费尔巴哈阶段”?[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6, 2(3): 11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