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6, Vol. 2 Issue (3): 114-121    DOI: 101349A-2016-3-015
青年学者论坛
马克思思想发展中是否存在“费尔巴哈阶段”?
田毅松
全文: HTML    PDF(1155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费尔巴哈阶段”存在与否是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此存在两种截然对立的看法。不管是否承认“费尔巴哈阶段”的存在及其价值,之前的研究仍然主要停留在侧重学理证明的层次。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费尔巴哈哲学史著作与马克思《神圣家族》尤其是“对法国唯物主义的批判的战斗”章的比较分析,证明费尔巴哈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论证逻辑和文本结构上,都对马克思产生了直接而且巨大的影响,从而为论证马克思思想发展中存在“费尔巴哈阶段”提供文本依据。

关键词 马克思“费尔巴哈阶段”思想发展《神圣家族》    
出版日期: 2016-09-10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田毅松

引用本文:

田毅松. 马克思思想发展中是否存在“费尔巴哈阶段”?[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6, 2(3): 114-121.

链接本文:

http://smthe.tsinghuajournals.com/CN/Y2016/V2/I3/114

[1] 张一兵.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2] 王东,林峰.马克思哲学存在一个“费尔巴哈阶段”吗?———“两次转变论”质疑[J].学术月刊,2007(4):37-45.
[3] 吴晓明.形而上学的没落: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系的当代解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66.
[5] 梅林.马克思传[M].樊集,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9.
[6] 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3卷)[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139, 146-147.
[7] 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M].王南湜,荣新海,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39.
[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93.
[1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50.
[12] 纳尔斯基,波格丹诺夫,约夫楚克.十九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上)[M].金顺福,贾泽林,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13] Karl Marx,Friedrich Engels Gesamtausgabe (MEGA2), Ⅳ-1[M]. Berlin: Akademie-Verlag, 1976.
[14] Karl Marx,Friedrich Engels Gesamtausgabe (MEGA2), Ⅳ-2[M]. Berlin: Akademie-Verlag, 1981.
[15] Karl Marx,Friedrich Engels Gesamtausgabe (MEGA2), Ⅳ-3 [M]. Berlin: Akademie-Verlag, 1998.
[16] 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史著作选:比埃尔·培尔对哲学史和人类史的贡献[M].涂纪亮,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1] 曹芳,李蕉. 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8, 4(1): 79-86.
[2] 董济杰,蔡万焕.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及其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8, 4(1): 64-72.
[3] 王旭东,李成旺.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及其当代意义*——以MEGA2为例[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8, 4(1): 50-57.
[4] 张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的双重维度*[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7, 3(1): 114-121.
[5] 洪略. 论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的形成[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6, 2(4): 121-128.
[6] 刘临达.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立场性与人学理论建构*[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6, 2(4): 28-34.
[7] 曲伟杰. 道德规范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位置与作用[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6, 2(4): 67-72.
[8] 佘双好.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基本经验与发展设想[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6, 2(4): 73-78.
[9] 张新平.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思考[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6, 2(4): 79-85.
[10] 杨兴业. 从马克思“生产与消费同一性”命题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内涵*[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6, 2(3): 32-37.
[11] 白暴力. 马克思宏观经济数理模型的系统构建*[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6, 2(3): 43-49.
[12] . 马克思主义公平观及其实践意义[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6, 2(3): 38-42.
[13] 邹广文. 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思想及其时代意义[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6, 2(3): 26-31.
[14] 秦刚. 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生命力[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6, 2(3): 15-19.
[15] 王峰明,莫小丽.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互联网+”时代的挑战与回应*[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6, 2(3): 7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