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9, Vol. 5 Issue (4): 48-59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意识形态问题研究主题的演变逻辑
谭兴林
The Evolutionary Logic of Research Subjects of Ideology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Visual Analysis Based on CiteSpace
Xinglin Tan
全文: HTML    PDF(5225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伴随着思想的解放历程,基于科学的分析方法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问题研究主题的历史沿革,把握意识形态问题研究的逻辑演进与社会发展主题变迁的紧密联系,在逻辑解读的基础上展望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趋势,将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有益借鉴。研究表明,从新中国成立之初侧重“阶级”问题,到改革开放后讨论“经济体制改革”和反思“苏东剧变”,再到21世纪初分析“国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与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建设,学界意识形态问题研究重心呈现出从政治领域转移到综合领域、研究意识从自发研究发展到自觉研究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 意识形态研究主题阶级经济体制改革核心价值观    
出版日期: 2020-06-02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谭兴林,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谭兴林

引用本文:

谭兴林. 新中国成立以来意识形态问题研究主题的演变逻辑[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9, 5(4): 48-59.
Xinglin Tan. The Evolutionary Logic of Research Subjects of Ideology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Visual Analysis Based on CiteSpace. Studies on Marxist Theory in Higher Education, 2019, 5(4): 48-59.

链接本文:

http://smthe.tsinghuajournals.com/CN/      或      http://smthe.tsinghuajournals.com/CN/Y2019/V5/I4/48

图1  意识形态问题研究历年发文量总体趋势图(1949—2019年)
图2  意识形态问题研究学科分布图(1949—2019年)
图3  意识形态问题研究关键词时区图(1949—2019年)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59,668.
[2] 韩效之.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抓紧阶级、阶级斗争教育,发挥政治理论教育的战斗作用[J].科学研究论文集,1963: 1-9.
[3] 应山县团山公社望城大队团支部.带着阶级感情学 就能自觉地学[J].江汉学报,1966(2): 28-30.
[4] 翟同心.孔孟之道是反动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J].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3(1): 61-64.
[5] 施钧,金戈.谈商鞅变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4(3): 6-11.
[6] 伊洁.张居正改革与阶级斗爭[J].文史哲,1975(1): 64-70.
[7] 施平.鲁迅是怎样拒名利抗腐蚀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6(4): 29-31.
[8] 林秋慧.林彪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是什么货色?[J].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4(1): 50-51.
[9] 胡玉琴.狠批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的罪行[J].福建师大,1974(1): 38-40.
[10] 朱光潜.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质疑[J].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1): 27-30.
[11] 吴元迈.也谈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与朱光潜先生商榷[J].哲学研究,1979(9): 24-32.
[12] 王锐生.上层建筑属于社会存在吗?——与朱光潜先生商榷[J].哲学研究,1979(11): 37-40.
[13] 李本先,苏宗强.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几个问题——与朱光潜同志商榷[J].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4): 17-24.
[14] 钟亚平.俄罗斯部分人士对苏联解体的反思[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7(2): 76-84.
[15] 陈伟红.浅议苏共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训[J].今日东欧中亚,1998(2): 43-45.
[16] 马岩.意识形态与苏联解体[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7(3): 2-13.
[17] 周新城.必须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苏联演变的教训之一[J].科学社会主义,2000(2): 3-8.
[18] 张成岗.从意识形态批判到“后技术理性”建构——马尔库塞技术批判理论的现代性诠释[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7): 43-48.
[19] 邓联合.人本主义技术批判的困境与超越——马克思《1844年手稿》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之比较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1): 54-58.
[20] 张一兵.消费意识形态:符码操控中的真实之死——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解读[J].江汉论坛,2008(9): 23-29.
[21] 汪行福.生产之镜与意识形态——鲍德里亚《生产之镜》的批判性解读[J].东南学术,2009(2): 34-42.
[22] 张秀琴.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义”意识形态论研究[J].哲学动态,2011(2): 48-54.
[23] 张秀琴.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文化大众主义”解释——以伯明翰文化学派斯图亚特·霍尔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2012(2): 40-48.
[24] 张秀琴.伊格尔顿“文化审美主义”意识形态论研究[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2(2): 66-73.
[25] 张秀琴.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文化历史主义解读——以弗雷德里克·詹姆逊为例[J].哲学动态,2012(3): 31-38.
[26] 仰海峰.葛兰西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当代效应[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2): 46-53.
[27] 唐正东.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是一种永恒的但必须被超越的他者[J].浙江学刊,2004(6): 22-26.
[28] 唐正东.齐泽克的犬儒主义意识形态观批判[J].江西社会科学,2015(11): 5-10.
[29] 夏莹.试论齐泽克对黑格尔“实体即主体”的拉康化解读——兼议《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的主题[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2): 90-96.
[30] 侯惠勤.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建设理论上的创新[J].新视野,2010(2): 4-7.
[31] 唐爱军.从“革命”到“改革”——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话语变迁[J].浙江学刊,2017(4): 50-55.
[32] 刘琳琳.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机制研究[J].中州学刊,2018(2): 26-30.
[33] 胡荣涛,徐进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的法治化建构[J].学术论坛,2018(4): 66-72.
[34] 刘亚男,王跃.历史虚无主义的意识形态本质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8): 84-88.
[35] 高和荣.揭开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面纱[J].政治学研究,2011(3): 86-92.
[36] 冉亚辉.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理论内涵与伦理意义[J].理论月刊,2015(2): 164-167.
[37] 陈殿林,徐沁沁.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基本层次的逻辑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3): 22-26.
[38] 王泽应.论承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伦理学研究,2015(1): 6-10.
[39] 胡凯,杨竞雄.习近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思想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 (6): 56-60.
[40] 王锡森.习近平构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思想刍议[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 34(1): 28-33.
[41]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1).
[1] 李玉峰.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回顾与思考1[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9, 05(03): 72-78.
[2] 李亿. 劳动优先地位的回归与革命主体的重建——对奈格里无产阶级概念的述评[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9, 05(03): 120-128.
[3] 张瑜,李蕉. 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学的思考[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8, 4(1): 29-34.
[4] 周昭成,蔡万焕. 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8, 4(1): 104-111.
[5] 贾耀忠,张剑英.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路径[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8, 04(04): 118-123.
[6] 王永贵,秦栋艳. 恩格斯晚年无产阶级革命策略新思想探析*——纪念恩格斯逝世120周年[J].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16, 2(1): 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