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2, Vol. 8 Issue (3): 34-48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建设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就
兰楠,龙治铭
The Historical Process and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t Distribution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Lan Nan,Long Zhiming
全文: HTML    PDF(1268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为消灭剥削制度,确立和完善更加合理公平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而不断奋斗。在推动共同富裕的百年奋斗中,党在分配制度建设方面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就。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确立了按劳分配的根本分配原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基础上逐步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和“生产要素按贡献决定报酬”的基本分配制度。进入新时代,我国分配制度建设取得新突破,分配和再分配都更加注重公平,同时开创性提出三次分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逐渐缩小。这一百年奋斗历程表明,实现共同富裕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是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新时代分配制度科学安排使得实现共同富裕成为现实奋斗理想,“两个确立”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分配制度安排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 分配制度“两个确立”共同富裕新时代    
出版日期: 2022-11-11
作者简介: 兰楠,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龙治铭,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兰楠
龙治铭

引用本文:

兰楠,龙治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建设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就[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2, 8(3): 34-48.
Lan Nan,Long Zhiming. The Historical Process and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t Distribution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tudies on Marxist Theory in Higher Education, 2022, 8(3): 34-48.

链接本文:

http://smthe.tsinghuajournals.com/CN/      或      http://smthe.tsinghuajournals.com/CN/Y2022/V8/I3/34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98.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0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
[5]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1.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7] 程永宏.改革以来全国总体基尼系数的演变及其城乡分解[J].中国社会科学,2007(4):45-60,205.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0]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733.
[12] 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3] 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4]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5] 胡锦涛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6] 胡锦涛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42.
[17] 国家统计局.居民收入快速增长 人民生活全面提高——十八大以来居民收入及生活状况[EB/OL].(2016-03-08)[2022-09-01]..
[18] LONG Z, HERRERA R.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n China: Do Piketty’s Laws work in the Chinese case? [J].China Economic Review,2018(50): 153-174.
[1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0]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22]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3]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5] 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27.
[26] 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1.
[2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9.
[2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95.
[29]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30.
[30]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20.
[31]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1).
[3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3] 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J].求是,2021(20):4-8.
[34]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35]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8-29.
[36]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深入学习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N].人民日报,2021-01-12(1).
[37] 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 罗朝慧. 新时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教研模式的“中国化”视域转换1[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2, 8(2): 157-164.
[2] 刘仓,岳骁. 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1[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2, 8(1): 58-67.
[3] 邢乐勤.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重要论述探析1[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2, 8(1): 68-76.
[4] 申文杰,赵晗. 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的话语体系探究1[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1, 7(4): 36-41.
[5] 陈明凡,张学森. 当好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筑梦人”和“引路人”1[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1, 7(3): 131-139.
[6] 徐奇,鲁宽民. 新时代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研究评析1[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0, 6(3): 61-72.
[7] 冯刚,刘嘉圣. 新时代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文化维度[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0, 6(3): 86-93.
[8] 朱国栋. 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0, 6(1): 48-56.
[9] 丁俊萍,孟维嘉. 毛泽东探索中国道路的问题意识及其当代启示[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0, 6(1): 30-38.
[10] 杨延圣,徐萌. 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生成之源与提升路径1[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0, 6(1): 57-64.
[11] 刘占虎. 习近平关于共享发展论述的生成逻辑探析1[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0, 6(1): 65-74.
[12] 李洁. 论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的新时代意涵1[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9, 5(4): 96-106.
[13] 张荣华,梁超. 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规范化审思1[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9, 5(4): 107-117.
[14] 郑佳然. 试论改革开放精神的内涵及价值1[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9, 5(4): 125-131.
[15] 刘月霞,高佩璐. 新时代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1[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9, 5(4): 148-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