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 Vol. 9 Issue (4): 189-204    
理论热点研究评析
2022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党史研究述评
夏清,雷邓渝瀚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the New Democracy in 2022
Xia Qing,Lei Dengyuhan
全文: HTML    PDF(1396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2022年,学界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党史的研究成果丰硕。在理论与方法方面,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史和世界视野的运用着墨颇多;在政治史研究方面,更多关注中国共产党建党史、党建史和统一战线史中的经验教训;在经济史研究方面,主要通过对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具体经济活动的考查,关照时代语境与当时革命形势;在军事史研究方面,对编制、战略和技术的研究有了新突破;在思想史研究方面,主要集中于思想的传入、接受与转化的过程。

关键词 中共党史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研究述评    
出版日期: 2024-01-18
作者简介: 夏清,法学博士,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雷邓渝瀚,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夏清
雷邓渝瀚

引用本文:

夏清,雷邓渝瀚. 2022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党史研究述评[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 9(4): 189-204.
Xia Qing,Lei Dengyuhan.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the New Democracy in 2022. Studies on Marxist Theory in Higher Education, 2023, 9(4): 189-204.

链接本文:

http://smthe.tsinghuajournals.com/CN/      或      http://smthe.tsinghuajournals.com/CN/Y2023/V9/I4/189

[1] 岳岭.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百年回顾与前瞻[J].南都学坛,2022(1):22-27.
[2] 陈峰.传统史学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范式的构建[J].天津社会科学,2022(1):132-142.
[3] 程鹏宇.后社会史论战时期的学术转向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以陶希圣、郭沫若、侯外庐为例[J].近代史研究,2022(3):131-141.
[4] 唐小兵.后五四时代的家庭革命与社会改造思潮——以《中国青年》《生活周刊》《申报》为中心[J].天津社会科学,2022(2):142-154.
[5] 郑济洲.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共对孔子的认知演变之审思[J].党史研究与教学,2022(6):13-22.
[6]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1).
[7] 傅伟男,郭辉.党史观的萌发:中共早期领导人的党史研究与认知(1926—1933)[J].苏区研究,2022(6):24-36.
[8] 宋俭,栗荣.李达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独特运用与阐释[J].党史研究与教学,2022(1):4-14.
[9] 杨悦.中国共产党对建党史事的言说与阐释(1921—1951)[J].苏区研究,2022(1):67-78.
[10] 王中平.试论张静如的中共党史学“中介理论”[J].党史研究与教学,2022(4):104-112.
[11] 王东平.白寿彝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史研究[J].党史研究与教学,2022(4):4-10.
[12] 宋学勤,孔梓菲.何干之与中共党史学书写范式的开创[J].党史研究与教学,2022(6):4-12.
[13] 赵旭铎.建党时期中共党内对社会主义革命的两种理解[J].史林,2022(2):96-110,221.
[14] 梁晨晖.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共早期军事工作考论[J].党史研究与教学,2022(3):63-84.
[15] 贺永泰.同源异流:中共中央局建制源起及其与共产国际关系述论[J].苏区研究,2022(6):79-90,125.
[16] 郭永虎,朱博.白求恩眼中的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战(1938—1939)——以海外藏白求恩档案为中心[J].党的文献,2022(2):92-98.
[17] 侯中军.美军延安观察组与中共对美外交的转变[J].中共党史研究,2022(2):47-63.
[18] 周玉文.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外事战线上的反投降斗争[J].党的文献,2022(5):95-101.
[19] 姚中秋.现代政党演进逻辑中的中国共产党:世界体系视角的解释[J].江西社会科学,2022(3):22-33,206,209.
[20] 张蓝天.江西地方社会的权势格局与五四运动(1917~1920)[J].党史研究与教学,2022(1):27-39.
[21] 宋妍婧.关于中共一大闭幕日期若干史料的补充及分析[J].党史研究与教学,2022(6):90-96.
[22] 吴淼.从融合到分化:上海地区党团关系研究(1920—1927)[J].苏区研究,2022(5):78-89.
[23] 廖大伟,陈骞.上海大学团组织与青年运动(1923—1927)[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1-10.
[24] 李志茗.中国共产党与台共——基于上海大学的视角[J].史林,2022(1):113-119,221.
[25] 高红霞.中共建党时期的乡缘谱系考察[J].史林,2022(3):117-125,221.
[26] 卢毅.大革命时期广东区委与中共中央关系考察——以鲍罗廷和陈独秀的矛盾为线索[J].中共党史研究,2022(3):58-74.
[27] 张欢.从区委到省委:中共地方一级组织体系演变考论(1921—1927)[J].广东社会科学,2022(3):148-158.
[28] 王璐璐,李飞龙.贵州地区中共组织的建立、发展与革命活动(1933—1935)[J].苏区研究,2022(1):35-46.
[29] 翁有为.中共白区山东省委组织运作研究[J].民国档案,2022(2):57-66.
[30] 王龙飞.中共冀豫晋省委的成长[J].抗日战争研究,2022(1):52-66,159-160.
[31] 赵赫依.抗战时期环县事变再研究[J].中共党史研究,2022(1):72-82.
[32] 杜强.中共微型抗日根据地的发展路径——以1940—1945年信南抗日根据地为中心[J].黑龙江社会科学,2022(3):117-124.
[33] 曹明康,王龙飞.中共中央、中央工委与地方互动下的“一月决定”[J].中共党史研究,2022(6):56-68.
[34] 代雅洁.“组织”的力量:1949年华北解放区南下干部的政治动员实践研究[J].民国档案,2022(1):50-58.
[35] 焦帅帅,张侃.解放战争时期太行太岳区南下干部的抉择与调适[J].党史研究与教学,2022(1):54-64.
[36] 左方敏,姚宏志.挺进皖南:1949年干部南下与政权接管[J].安徽史学,2022(2):108-117.
[37] 李颖.党的二大与党的自身建设[J].党的文献,2022(4):82-91.
[38] 黄文治,高静云.“半自发、半领导”:组织史视角下中共黄麻暴动研究[J].安徽史学,2022(5):72-80.
[39] 高静云,黄文治.组织竞争与党团纷争:中共湖北暴动争议研究(1927—1928)[J].苏区研究,2022(5):64-77.
[40] 贾牧耕,黄文治.地方性视角下中共“商南事变”再考察[J].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2022(2):18-31.
[41] 肖政军.再论“一二·九”运动的历史走向及其成因[J].中共党史研究,2022(3):75-91.
[42] 郭燕飞,刘本森.解放战争时期立功运动的兴起和推广[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2(2):57-66,158.
[43] 杨一帆.走向革命:中共党人与联省自治运动的分合[J].党史研究与教学,2022(2):50-59.
[44] 杜玉芳.中国共产党早期联合战线的提出及演变[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2):181-192.
[45] 许彬,陆发春.中共福建革命与大刀会组织研究(1931—1938)——以闽北和闽东为中心的考察[J].苏区研究,2022(5):51-63.
[46] 李永春,孙欢.蔡和森与“少年共产党”的创建[J].党史研究与教学,2022(4):53-64.
[47] 王娟娟.“五四”进步社团与中共早期组织的创建[J].党史研究与教学,2022(6):23-33.
[48] 熊成帅.1936—1939年中共青年工作的调整与革新[J].苏区研究,2022(2):58-69.
[49] 王彦龙,孙哲.民主革命时期党团关系问题研究述评[J].苏区研究,2022(5):90-100.
[50] 李里峰.“运动时代”的来临:“五四”与中国政治现代性的生成[J].中共党史研究,2019(8):16-29.
[51] 孙浩程.毛泽东对商人参加统一战线的初始认识——以《北京政变与商人》为中心[J].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2022(1):62-72.
[52] 张家冀,唐棣宣.五卅运动前后上海工人民族和阶级意识的双重变奏[J].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2022(1):14-25.
[53] 徐志民.“九一八”事变与中国共产党的抗战[J].抗日战争研究,2022(3):41-48.
[54] 朱益飞.中共中央南京局对“第三方面”的争取[J].党的文献,2022(3):91-99.
[55] 程丽,李玉伟.全国抗战时期傅作义部队的政治工作——兼论中国共产党部队政治工作对傅作义部的影响[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64-70.
[56] 刘毅.中央苏区国营企业外部监督述论(1931—1934)[J].苏区研究,2022(1):19-34.
[57] 闫磊.鼓励与限制:苏维埃政权下农村小商品经济的历史考察[J].苏区研究,2022(3):13-25.
[58] 张祥梅.统制经济视野下的1942年陕棉征购案[J].抗日战争研究,2022(1):140-152.
[59] 陈默.部分统制还是全面统制:1940年国民政府内部关于粮食管理的讨论[J].抗日战争研究,2022(4):113-128,160.
[60] 吴敏超.乡民的逻辑:全面抗战时期浙南乡村的水利活动[J].抗日战争研究,2022(3):30-40.
[61] 张淑生,吴云峰.抗战与生产: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春耕运动[J].党的文献,2022(3):85-90.
[62] 李玉蓉.抗日根据地农业生产运动的历史逻辑与演进脉络[J].人文杂志,2022(2):80-95.
[63] 胡杨.陕甘宁边区盐业发展中的合作制实践[J].抗日战争研究,2022(4):96-112,160.
[64] 孙健伟.山东抗日根据地黄金矿业之探究[J].中国经济史研究,2022(2):181-188.
[65] 潘晓霞.东北解放区的通货膨胀及中共的应对[J].史林,2022(1):156-167,221.
[66] 段少君.有贷有收:华北解放区集中回收农业贷款考察(1948—1949)[J].河北学刊,2022(1):217-224.
[67] 丁芮.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折实储蓄述论[J].中共党史研究,2022(4):141-150.
[68] 李金铮.内与外:华北根据地、解放区之间的商贸往来[J].中国经济史研究,2022(5):5-21.
[69] 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10.
[70] 庄和灏.黔东时期红二军团的整合探究[J].历史教学问题,2022(2):44-51,194.
[71] 黄正林.陕甘边红二十六军建军前史研究——与陕甘边历史研究中一些观点的商榷[J].苏区研究,2022(2):5-33.
[72] 刘水展.党内分歧视角下中共武装整编研究——以1929年红四军第四纵队整编为中心[J].苏区研究,2022(3):26-39.
[73] 梁晨晖.“社会军事化”组织与红二十九军的建立及影响[J].苏区研究,2022(4):52-64.
[74] 应星.主力红军在“五湖四海”的崛起(1927—1930)——再论中共革命的地理学视角[J].中共党史研究,2022(4):24-40.
[75] 张文俊.全面抗战前红军改编谈判中的国共较量[J].安徽史学,2022(1):65-72.
[76] 方海兴.红军东征分兵会议若干史实考辨[J].党史研究与教学,2022(4):85-91.
[77] 汪朝光.而今迈步从头越——“七七”之后中共中央的抗战决策及路线初定[J].抗日战争研究,2022(4):4-27,159.
[78] 李宝明.秉轴持钧:淮海战役总前委常委决策述论[J].安徽史学,2022(5):81-88.
[79] 黄昊.抗战后期中共对“李仙洲部入鲁”的应对[J].党史研究与教学,2022(1):40-53.
[80] 程毅.皖南新四军转移问题考论[J].中共党史研究,2022(4):56-72.
[81] 张蓝天.一九四一年新四军第四师战略转移问题再探[J].中共党史研究,2022(6):41-55.
[82] 黄志高.抗战时期新四军发展方向的选择与调整[J].安徽史学,2022(1):161-168.
[83] 高航.抗战胜利后鄂豫边区“三路会师”与中原部队的战略转移[J].抗日战争研究,2022(3):120-133.
[84] 陆发春,轩艳青.新四军在黄淮平原对“抗日沟”的运用和发展[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10):152-163.
[85] 宋弘.夹缝:中共华北抗日根据地的“两面人员”[J].安徽史学,2022(3):113-122.
[86] 姜文浩.财政视域下南京国民政府第五次“围剿”失败原因探析[J].苏区研究,2022(2):81-97.
[87] 把增强.中共与普通民众的勤务抗战[J].党史研究与教学,2022(5):51-60.
[88] 邹铖.1937—1939年国民政府补充八路军子弹数量考析——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行营及战区为中心[J].抗日战争研究,2022(2):146-154.
[89] 高翔.全面抗战时期国民党军的火炮生产[J].抗日战争研究,2022(3):91-107,160.
[90] 张育诚,张旭东.“共产党”的宣介与“中国共产党”名称的确立[J].党史研究与教学,2022(2):101-112.
[91] 唐国平.中共诞生前后“苏维埃”思想的引进和确立[J].党史研究与教学,2022(4):65-73.
[92] 张文涛.“科学”与“主义”:后五四时代社会科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59-67.
[93] 薛小荣.“火烧晨报馆”与1920年代中国知识界的思想与政治分野[J].安徽史学,2022(3):67-75.
[94] 王千迁,田子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著作丛编(1920~1927)》述论[J].党史研究与教学,2022(1):97-105.
[95] 王千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威海荣成市举行[J].党史研究与教学,2022(5):110-111.
[96] 白冰.中国知识界对1917年俄国革命的认知与反应[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90-103.
[97] 曾景忠.俞秀松参与中共创建活动的思想预备[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22(2):55-62.
[98] 董焱尧,应星.“精神气质”与中共早期党员的“训练”技术——以罗亦农及中共旅莫支部为中心[J].学海,2022(2):62-76.
[99] 马楠.北伐时期的革命意识和权力转移——以王宇春事件为中心[J].中共党史研究,2022(4):41-55.
[100] 杨阳.中共创建初期的“小组织”问题研究[J].党史研究与教学,2022(3):35-50.
[101] 孙会修.中共旅莫支部清除小资产阶级思想运动与干部教育(1921—1926)[J].史学月刊,2022(2):66-79.
[102] 易凤林.建党之初和大革命时期党员读书活动的开展[J].党的文献,2022(4):92-99.
[103] 王广义,刘艳静.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党的文献,2022(2):99-106.
[104] 高明.延安文艺界整风与革命知识分子的生成[J].文艺理论与批评,2022(3):61-74.
[105] 黄江军.整风运动的技术史——以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中心[J].抗日战争研究,2022(1):67-80,160.
[106] 蒋含平,汪娜娜.从“学说”到“思潮”的知识演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1917—1921)[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41-48.
[107] 许加彪,王军峰,李亘.试论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政策的范式变迁[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2(9):5-18,126.
[108] 张蓝天.赣籍进步青年与五四运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44-52.
[109] 沈成飞,邓雨.近代中国留美学生与马克思主义——基于学生群体角色的初步分析[J].开放时代,2022(5):31-48,5-6.
[110] 黄光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J].党的文献,2022(6):90-98.
[1] 夏清,魏韶良. 新时代深化中共党史研究的三点思考1[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 9(3): 119-126.
[2] 周子健. 论中共党史学科的奠基和形成[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 9(2): 135-146.
[3] 王英伟.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问题研究述评及话语体系构建*[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2, 8(4): 31-39.
[4] 孙秀玲,吴秀红. 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定位方向与建设进路1[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2, 8(3): 21-25.
[5] 刘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制度研究述评*[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0, 6(2): 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