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共同体的分裂及其解决方案<sup><xref ref-type="fn" rid="note1">*</xref></sup>
Please wait a minute...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 Vol. 9 Issue (4): 67-7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发展史研究
共同体的分裂及其解决方案*
孟雨桐
The Split of Community and Its Solutions—The Criticism and Transcendence of Karl Marx on G.W.F.Hegel's Political Rationality
Meng Yutong
全文: HTML    PDF(1316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近代以来以等级制为基础的传统共同体解体,新兴的市民社会成为单子式个人出于利己目而自发构成的组织形式。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的私利性使其无法克服不平等的加剧和分裂的倾向,因此要诉诸政治理性的统筹功能,以国家的普遍性力量来弥合市民社会的矛盾。马克思则认识到现实的经济利益对政治理性的发挥有着巨大影响,他批判黑格尔的方案只是表面的概念游戏,并深入到经济关系中考察共同体分裂的原因,最终提出超越政治理性框架的全新方案,即无产阶级发动消灭私有制的社会革命并在新的物质基础上重建共同体。

关键词 共同体分裂政治理性批判超越    
出版日期: 2024-01-18
作者简介: 孟雨桐,哲学博士,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的文章,特向您推荐。请打开下面的网址:http://smthe.tsinghuajournals.com/CN/abstract/abstract157739.shtml" name="neirong"> *">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孟雨桐

引用本文:

孟雨桐. 共同体的分裂及其解决方案*[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 9(4): 67-77.
Meng Yutong. The Split of Community and Its Solutions—The Criticism and Transcendence of Karl Marx on G.W.F.Hegel's Political Rationality. Studies on Marxist Theory in Higher Education, 2023, 9(4): 67-77.

链接本文:

http://smthe.tsinghuajournals.com/CN/      或      http://smthe.tsinghuajournals.com/CN/Y2023/V9/I4/67

[1] 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28-129.
[2]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16.
[3] 洛克.政府论(下篇)[M].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59.
[4] 韩立新.《巴黎手稿》研究——马克思思想的转折点[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41.
[5]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30.
[6]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7] 方博.去政治的政治哲学方案——马克思的“真正的民主制”[J].学术月刊,2018(3):57-65.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9] 孟锐峰.马克思政治哲学对自由主义的超越[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13.
[10] 魏小萍.马克思与黑格尔在自由与财产权问题上的分歧[J].教学与研究,2022(6):56-63.
[1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5.
[13] 袁立国.超越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立——黑格尔与马克思两种政治哲学方案比较[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165-173.
[14] 王代月.回归历史——基于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视角[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120-121.
[1] 戴立兴. 科学理解坚持人民至上的深刻内涵[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 9(4): 29-35.
[2] 李惠斌. 马克思社会建设思想的学术话语1[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 9(2): 107-117.
[3] 甘霞. 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的写作缘由*[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2, 8(4): 65-71.
[4] 崔琳菲. 批判理论中的伦理性批判维度及其当代发展*[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2, 8(4): 123-130.
[5] 林毅. 反思与超越西方理论:中国政治学创新发展的自主前提[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2, 8(2): 80-89.
[6] 刘敬东,王梦云. 需要—商品的悖论关系与生态危机1——对莱斯生态消费批判理论的一个考察[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9, 05(03): 11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