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 Vol. 9 Issue (4): 78-8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发展史研究
异化论逻辑的困境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变革
何锟伦
The Dilemma of the Logic of Alienation Theory and the Methodological Reform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He Kunlun
全文: HTML    PDF(1309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异化论具有深厚的哲学传统,被卢梭用以批判文明社会对自然状态的背离,被黑格尔思辨哲学化为精神的“创生”环节,被费尔巴哈人本学贯彻于抨击宗教对类本质的抹杀;其理论困境体现为“逻辑在先”的方法论与脱离社会现实的“异化史观”。青年马克思在传统哲学影响下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其劳动观、人学观与历史观也显露着上述症候。因此,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关键环节就在于扬弃异化论逻辑并生成历史唯物主义。在方法论上,历史唯物主义通过剖析具体历史条件下的全面生产与现实中的个人,消解了“逻辑在先”的异化论理路,彰显出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在历史观上,历史唯物主义基于分工引发的所有制和阶级分化,从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相互作用的维度揭示了异化这一客观历史现象的产生根源,进而探寻消除异化并实现自由的路径,实现了从“以异化观历史”到“以历史解异化”的视位转换。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异化论逻辑生产社会关系分工    
出版日期: 2024-01-18
作者简介: 何锟伦,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何锟伦

引用本文:

何锟伦. 异化论逻辑的困境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变革[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 9(4): 78-87.
He Kunlun. The Dilemma of the Logic of Alienation Theory and the Methodological Reform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Studies on Marxist Theory in Higher Education, 2023, 9(4): 78-87.

链接本文:

http://smthe.tsinghuajournals.com/CN/      或      http://smthe.tsinghuajournals.com/CN/Y2023/V9/I4/78

[1]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室.西方学者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63.
[2] 柯尔施.卡尔·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阶级运动[M].熊子云,翁延真,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69.
[3] 卢梭.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 黑格尔.自然哲学[M].梁志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21.
[6]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M].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9.
[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65.
[8]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M].荣震华,李金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15.
[9] 杨金海.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第1卷《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
[10]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M].荣震华,王太庆,刘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11] 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M].荣震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43.
[1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3] 韩立新.“人的二元论”及其消解——从费尔巴哈、施蒂纳到马克思[J].河北学刊,2023(4):85-93.
[1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5] 侯惠勤.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当代解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重大理论问题辨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8):1-14,159.
[16] 孙伯鍨.探索者道路的探索[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7] 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曹卫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74.
[1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76.
[19] 李成旺.历史唯物主义生成路径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27.
[20] 夏莹.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原则及其与救赎历史观的差异[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2):114-121.
[21] 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1] 马睿程. 马克思对约翰·穆勒生产劳动“非历史性”的批判与启示[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 9(2): 47-55.
[2] 高少. 晚清民国时期云南藏区政教关系变迁[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2, 8(4): 131-144.
[3] 王雨洋. “卢梭悖论”的内在逻辑与马克思哲学的超越路径[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2, 8(3): 110-119.
[4] 刘敬东. 马克思论自然经济的解体与资本主义地租的起源[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2, 8(2): 66-79.
[5] 郭军炜. 《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关于分工的三次论述之间的关系探究[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2, 8(1): 155-168.
[6] 王亚宁. 尼尔森对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的澄清[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1, 7(3): 68-77.
[7] 黄金林. 劳动在何种意义上能够通向自由[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0, 6(3): 130-137.
[8] 王天翼. 1800—2015年世界总体利润率长期下降原因分析[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0, 6(2): 43-50.
[9] 杨兴业. 从马克思“生产与消费同一性”命题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内涵*[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6, 2(3): 32-37.
[10] 刘震,孔仕强. 基于产业链和劳资关系角度的分配问题研究[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6, 2(3): 5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