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 Vol. 9 Issue (4): 88-9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发展史研究
“真正的民主制”:青年马克思人的解放方案
徐晗
"True Democracy": Young Karl Marx's Plan for Human Emancipation
Xu Han
全文: HTML    PDF(1317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由物质利益问题触发的对国家理性与私人利益之间的逻辑断裂现象的初步诊断,促使马克思由《莱茵报》时期主要在黑格尔框架下进行的政治批判,转向了对黑格尔法哲学本身的清算,进而以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相分离作为反思现代国家的新起点。具体而言,马克思在揭示政治异化的同时已达到了对人性异化的自觉:他一方面通过对黑格尔中介推理方案的批驳,指出其理性国家观背后特殊性与普遍性的不可调和;另一方面透视由此矛盾所致的人的生存境况,即人的现实生活分裂为政治生活与市民生活两个维度,无法实现作为整体的人的自由。作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产物的“真正的民主制”,指向的是弥合人之社会存在与政治存在,将真正实现人的普遍性的类生活寓于理想的共同体构建之中。尽管以选举改革作为克服异化的实践方案表明,青年马克思的民主思想尚未完全脱离政治解放的理论语境,但已鲜明地呈现出人的解放的主旨依归,并就此构成了他后期共产主义思想的先声。

关键词 真正的民主制政治国家市民社会异化人的解放    
出版日期: 2024-01-18
作者简介: 徐晗,清华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徐晗

引用本文:

徐晗. “真正的民主制”:青年马克思人的解放方案[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 9(4): 88-98.
Xu Han. "True Democracy": Young Karl Marx's Plan for Human Emancipation. Studies on Marxist Theory in Higher Education, 2023, 9(4): 88-98.

链接本文:

http://smthe.tsinghuajournals.com/CN/      或      http://smthe.tsinghuajournals.com/CN/Y2023/V9/I4/88

[1] 列宁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83.
[2] 伯尔基.马克思主义的起源[M].伍庆,王文扬,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布雷克曼.废黜自我:马克思、青年黑格尔派及激进社会理论的起源[M].李佃来,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02-303.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7] 伊尔廷,祁涛.黑格尔的国家概念与马克思的早年批判[J].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18(1):135-163.
[8] 阿维纳瑞.马克思的社会与政治思想[M].张东辉,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
[9] 黑格尔.精神哲学——哲学全书·第三部分[M].杨祖陶,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22-323.
[10] 卢梭全集(第6卷)[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25.
[11] 卢梭全集(第5卷)[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225.
[12] 张盾.“道德政治”谱系中的卢梭、康德与马克思[J],中国社会科学,2011(3):52-68,221.
[13] 卢梭全集(第4卷)[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14] CHRYSIS A.‘True Democracyas a Prelude to Communism[M].Thompson Michael J.(ed.).Cham:Palgrave Macmillan,2018:19-20.
[15] 袁立国.青年马克思论“真正的民主制”与共产主义[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7(2):1-6.
[16] 方博.去政治的政治哲学方案——马克思的“真正的民主制”[J].学术月刊,2018(3):57-65.
[17] 韦尔默.后形而上学现代性[M].应奇,罗亚玲,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261.
[1] 何锟伦. 异化论逻辑的困境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变革[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 9(4): 78-87.
[2] 易显飞,高津宇.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劳动异化思想及对新时代劳动观培育的启示*[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 9(4): 60-66.
[3] 赵光辉,刘爱武. 马克思“人的丰富性”理论及其新时代意义[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2, 8(1): 48-57.
[4] 罗克全,刘秀. 马克思平等思想的演进逻辑1——基于对"犹太人问题"的解答[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9, 05(03): 46-54.